志在四方的成語故事
志在四方,即指有遠大的志向。出處:"志在四方"由"四方之志"衍變而來。"四方之志"出自秦朝孔鮒編撰的《孔叢子》(記述孔子及其后代言行的一部書)。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志在四方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志在四方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獻公聽信驪姬之言,派人去殺公子重耳。公子重耳不敢與父親對抗,只得出逃。
重耳逃到齊國時,齊桓公非常喜歡他,把親戚家的女兒姜氏嫁給他,給他非常好的待遇。七年之后,重耳的歲數已經很大了,只想在齊國安度余生,根本不想返回晉國了。
這時,齊桓公已死,他的幾個兒子都想奪取大權,最后齊孝公登上國君之位。很多人都清楚,齊國已經發生內亂,此地不適合重耳停留了。重耳的謀臣子犯、趙衰等人在桑園聚在一起,秘密商量讓重耳離開齊國之事。姜氏的侍女在桑園采桑葉,無意中聽見了他們的密談。
這侍女回去后,就把談話內容報告了姜氏。姜氏得知后,毫不留情地殺掉侍女,叫來重耳,對他說:“作為一個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如果留戀妻子、貪圖安逸,一定會受到別人的鄙視?,F在齊國已經大亂,你何不趕快離去,另選支持你的強國!”
重耳不愿意離開這里,說道:“我并不想走啊!我的歲數很大了,難道還要硬逼我干事業嗎?若是如此,老天也太不公平了!”
姜氏聽了,覺得重耳真是沒用,于是不再勸他,而是把子犯等人叫來,一起商議如何讓重耳離去。他們想了半天,最后將重耳灌醉,把他送出齊國。
志在四方的成語解釋
◎成語釋義
形容志向遠大,不愿留戀家園,在小天地里蝸居。志:志向。四方:天下。
◎故事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姜氏殺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
◎出處譯文
重耳的妻子姜氏殺掉侍女后,對重耳說:“男子漢大丈夫,應該志在四方,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現在這位侍女聽到了你們的密談,所以我將她殺了。”
看了“志在四方的成語故事”還想看:’
1.志在四方的成語故事
2.志在四方的歷史典故
3.有關于春秋的成語典故
4.勵志的成語典故及出處
5.短的有趣的成語典故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