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為患的成語故事
河伯為患是一個故事,里記載一個傳說,曾經有個叫做馮夷的人,因為渡河的時候不小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為河伯。但是,在戰國魏文侯的時候,發生過和河伯有關的故事。
成語故事
《抱樸子》里記載一個傳說,曾經有個叫做馮夷的人,因為渡河的時候不小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為河伯。但是,在戰國魏文候的時候,發生過和河伯有關的故事。
西門豹是當時魏國的鄴縣縣令。他一到鄴縣上任,就調查清楚地方上的三老和廷掾一起勾結了巫師騙錢。這些人恐嚇老百姓說:「河伯每年要娶一個妻子,否則這里一定會發生水災。」他們不但搜刮老百姓很多錢,還淹死了不少女孩。于是,西門豹為了整頓當地的風氣,就決定要鏟除這些人。他利用智慧,騙三老和巫師說那女孩并不美麗,河伯不會滿意,因此要三老、廷掾和巫師轉告河伯,然后二話不說就把那些人丟入河中。
后來,西門豹帶著老百姓開挖水道,引來河水灌溉農田,老百姓從此便過得很幸福,也不再擔心河伯的問題了。
延伸閱讀
《抱樸子》,東晉葛洪撰寫,是研究我國晉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寶貴材料。《抱樸子》分為《內篇》和《外篇》,《抱樸子內篇》主要講述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屬于道家,《抱樸子外篇》則主要談論社會上的各種事情,屬于儒家的范疇。《抱樸子》全書總結了戰國以來 神仙家的理論,確立了 道教神仙理論體系,并繼承了魏伯陽的煉丹理論,集魏晉煉丹術之大成。
《抱樸子》一書,全書分為《內篇》和《外篇》。后人通常將《外篇》作為葛洪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內篇》作為他道家思想的代表作。
在《抱樸子·外篇》中,葛洪暢談時政得失,托古諷今,評論民間世俗,主張任賢舉能。他認為在亂世中,當權者應該對儒、墨、名、法諸家兼收并蓄。他還認為,文章應該與德行并重,立言應當有助于教化?!锻馄妨鱾飨聛淼挠形迨斞赶壬喿x之后,稱贊其為“論及晉末社會狀態”的代表。
在《抱樸子·內篇》中,葛洪不僅對戰國以來的神仙理論和神仙方術作了全面總結,還將道教的戒律與儒家的綱常名教相結合,強調“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也就是說修仙必須積累善行、慈悲為懷,不能只重視修行。他還強調人不能單純地將隱世山林作為唯一的人生目標,要想真正的得道成仙還要建功立業,完成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使命。
《抱樸子》將玄學與道教神學,方術與金丹,儒學與仙學,丹鼎與符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歸納,從而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論體系,在我國道家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