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頭地的成語故事
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出人頭地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出人頭地的成語故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被人們合稱為“三蘇”,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于書讀得多,字也認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贊。在一片贊揚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貼出之后,有一位老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軾“求教”,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書上全是寫著周朝時史籀創制的字。蘇軾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書一看,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這對驕傲自滿的蘇軾是當頭一棒,他頓時面紅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沒說什么,便含笑而去。蘇軾這時才感到自己太驕傲了,于是將書房門前對聯的上下聯前各添了兩個字,使思想境界為之升華,一幅具有遠大抱負的對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立志讀盡天下書,發憤識遍天下字。”
此后,蘇軾發奮讀書。二十歲的時候,已學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蘇轍一起參加了京城的考試。當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對當時文壇崇尚詭怪奇澀的文風很是反感,一律不加錄取。當他看到一篇《刑賞忠厚論》時,十分高興,便準備取為第一。由于試卷是密封的,歐陽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誰寫的。他想了想,覺得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鞏之外,可能不會有別人了。為了避嫌,歐陽修就把蘇軾的卷子判為第二。等到發榜公布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寫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鞏,而是個叫蘇軾的年輕人,心里便有些過意不去。
歐陽修得知《刑賞忠厚論》不是他的弟子曾鞏寫的,而是初出茅廬的蘇軾所寫,心里覺得有點對不住蘇軾,竟讓他屈居第二。再看到蘇軾以后送來的文章,篇篇才學橫溢,更是贊嘆不已。于是寫信給當時聲望頗高的梅堯臣說:“蘇軾的文章實在是好,我應當讓路,使他高出我一頭。”成語“出人頭地”就是由此而來的。當時聽說此事的人都不以為然,認為歐陽修夸大了蘇軾的才學,等以后他們看到了蘇軾的文章以后才信服。
后來,蘇軾得到歐陽修等文壇名流的指點,文章越來越好,后來果然出人頭地,和歐陽修等人被后人并稱為“唐宋八大家”。
——《宋史·蘇軾傳》
【求解驛站】原意是讓這個人高出一頭。后形容超過一般人或高人一等。
【活學活用】在學習上,既不想下苦功,又想~,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妙語點撥】歐陽修表彰蘇軾“出人頭地”的言語,既表明了自己謙虛、愛才的心境,同時又形象地表達出年輕的蘇軾那不同凡響的才華。當初蘇軾取得一點成績后,開始驕傲自滿。幸運的是,一位老爺爺及時讓蘇軾醒悟過來,使蘇軾意識到學問是無窮無盡的,對待知識,應該永不滿足,終于成為大文豪。這正印證了那句老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近義】高人一等、嶄露頭角
【反義】相形見絀、庸庸碌碌
相關人物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文豪,“三蘇”家族成員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又與陸游并稱蘇陸;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F存詩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