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危的成語故事
成語就是有道理的詞語,它奠基著我國的文化之熙。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人人自危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人人自危的成語故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視天下,丞相李斯陪同。他從浙江到山東,當行到沙丘(今河北省廣宗、平鄉一帶)時,因病重不治而亡。
臨死前,秦始皇留下遺詔,命令太子扶蘇將統領兵馬的大權交給大將蒙恬,他本人則立即到咸陽為秦始皇辦理喪事,并讓他繼承皇位。
當時秦始皇的遺詔和玉璽都在宦官中車府令兼符璽令趙高手里,他對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說:“皇帝的遺詔是讓長子扶蘇即位,而你連半點功勞都沒有,一旦扶蘇即位當了皇帝,你連尺寸的封地也得不到,可怎么辦呢?”
胡亥聽了趙高的話,半天也沒能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趙高便將話挑明了說給胡亥聽。他說:“詔書和玉璽都在我手上,現今皇帝死訊和詔書內容只有你我和李斯知道,只要將詔書上扶蘇的名字,改成你胡亥的名字,那么當皇帝的就是你了。”
胡亥開始心中有許多顧慮,便沒有同意,但他經不住趙高的百般引誘和勸說,最后他有些擔心地說:“丞相李斯也知道詔書的內容,如果不征得他的同意,恐怕這件事很難辦成。”
趙高信心十足地對胡亥說:“這你放心,只要你同意,李斯那里我去說,不會有什么大問題。”胡亥心中何嘗不是一百個愿意,有這樣的好事,讓他當一個現成的皇帝,何樂而不為。于是,便將一切交給趙高去安排。
趙高馬上找到李斯,問李斯說:“遺詔上讓扶蘇即位,請問,你與大將蒙恬的功勞誰大?論能力誰強?論威信誰高?論與太子扶蘇的關系誰更親近?”
李斯不知趙高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便老老實實地說:“這些我都不如蒙恬。”
趙高聽了接著說:“那么將來扶蘇當了皇帝,一定會任命蒙恬為丞相。你的榮華富貴可就難保了。依我之見,不如私下修改詔書,立胡亥為皇帝,你仍然可以做丞相,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斯經不住趙高的利誘與威脅,最后勉強同意了趙高的意見。在趙高的精心策劃下,胡亥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秦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歷史上稱為“秦二世”。
胡亥登上皇位后,趙高警告他說:“你現在還沒有到安心享樂的時候。你當上皇帝后,你的兄弟、姐妹都會非常不高興,先朝的大臣們對你也不會服氣,還有,大將蒙恬擁兵在外,隨時都有謀反的可能,你可要事先想出防范的辦法呀!”在趙高的慫恿下,胡亥下令殺死了自己12個兄弟、10個姊妹,并將大將蒙恬逼得自殺身亡。
一時間,秦國京城咸陽籠罩在一片恐怖之中。秦二世實行嚴苛的法令,使得新老大臣們都擔心被殺(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
這種危機使人們心頭反抗的情緒越積越多,朝野上下都在醞釀一陣暴風雨。不久,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了,拉開了秦王朝走向滅亡的序幕。
【釋義】由于殘酷的統治,人人都感到危險。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相關人物介紹:
1、趙高
趙高(?-前207),嬴姓趙氏。秦二世時丞相。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入秦宮為宦官(此宦官并非后世太監),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趙高發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趙高從一名宦官起家,依仗著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頂峰,從而加速了它的滅亡。故陸賈嘆曰:“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指秦朝滅亡)”而《戰國策》的編者劉向更是直言不諱:“秦信同姓(即宗室,這里指趙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國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趙高還是秦漢時期的書法大家,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云:“趙高作《愛歷篇》,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漢、吳三朝書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趙高。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謂趙高“善大篆”。唐·張懷罐《書斷》卷上《大篆》日:“趙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書。”著有《爰歷篇》六章。
2、李斯
李斯(約前284年—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先秦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戰國末年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司馬遷著《史記》,設有《李斯列傳》,是現今研究李斯事跡的主要史料來源。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后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后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采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后,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并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后為趙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于咸陽鬧市,并夷三族。[1]他年輕時,起初在鄉村做管理文書的小官,后來,隨荀卿學習,當任廷尉。在秦始皇統治期間,李斯以杰出的政治遠見和卓越才能,被任命為丞相。秦統一前,因各諸侯國長期割據分裂,形成了語言異聲,文字異形的局面。秦始皇一直期望著有標準的字體來取代以前流行的異體字,于是便打聽到李斯擅長書法,就把這任務交給他。李斯將大篆字體刪繁就簡,整理出一套筆劃簡單,形體整齊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這些新書體后,很滿意,于是就把它定為標準字體,通令全國使用。當時,人們對小篆的結構不太熟悉,很難寫得稱心如意。李斯就和趙高、胡毋等人寫了《倉頡篇》,《爰歷篇》和《博學篇》等范本,供大家臨摹。
3、胡亥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秘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于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于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