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劍買牛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賣劍買牛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賣劍買牛的成語故事:
漢宣帝即位不久,渤海郡因鬧饑荒,不少人買了刀劍做了強盜。郡守根本治理不了,有人向朝廷推薦龔遂,請他去做太守。
漢宣帝召見龔遂,見他是個七十多歲的老頭,長得又瘦又小的,漢宣帝怕他不能勝任,就問他到了渤海以后怎樣處理那些盜賊。龔遂回答說:“那兒的百姓因為遭了饑荒萬般無奈之下才做了強盜。皇上您是讓我用武力剿滅他們呢,還是讓我去安撫感化他們?”漢宣帝說:“能夠安撫當然是最好。”
于是,龔遂就到渤海郡去上任了。他一到任,馬上就下令各縣停止剿匪,并打開糧倉救濟貧苦災民。他在告示中說,凡是手里拿著農具的都是善良的百姓,官吏不準迫害他們;只有手上還拿著刀槍的人才是強盜。他把那些殘暴的貪官污吏都撤了職,另選官吏去安撫百姓。這樣,渤海郡很快就安定下來了。
龔遂鼓勵老百姓從事農業生產,要他們耕地、種桑、養雞、養豬。他看到有人身上佩帶刀劍,就對他們說:“你們都是善良的老百姓,為什么不帶耕牛而帶著刀劍呢?”他耐心地勸導他們賣掉刀劍,去買耕牛來種地。
龔遂在渤海當了三四年太守,把渤海治理得很好,百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會也安定了,連官司也沒人打,監獄也只好改成了裝糧食的倉庫。
“賣劍買牛”也說“賣刀買犢”。
【釋義】賣掉刀劍,去買耕牛,指改業歸農。也比喻改邪歸正。
【出處】此典出自漢·班固《漢書·龔遂傳》。
相關人物介紹:
龔遂,字少卿,生卒年不詳,山陽郡南平陽縣(今山東省鄒城市)人,西漢官員。初為昌邑國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劉賀。劉賀行為不端,龔遂多次規勸他。劉賀繼位后,驕奢淫逸,龔遂屢次勸諫,劉賀仍不改正,最終在位二十七天遭廢。劉賀屬臣二百多人都遭誅殺,只有龔遂與王陽因多次規勸免于一死,但剃發判處四年徒刑。漢宣帝繼位后,龔遂擔任渤海太守。龔遂平定盜賊叛亂、鼓勵農桑,很有政績。后升任水衡都尉,最終卒于任上。
龔遂勸諫劉賀的故事:
龔遂因通曉經術而擔任官職,官至昌邑國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劉賀。劉賀行為不端正,龔遂為人忠厚,性格剛毅臨難不茍,他在府內規勸劉賀,在府外指責傅相,援引經義,陳述禍福,以至痛哭流涕,從不阿附。龔遂多次當面指責劉賀的過失,以至劉賀掩耳起身走開,說:"郎中令善于羞辱人。"直到劉賀及國人都害怕他。
劉賀曾長時間與騎馬的侍從、膳食官吃喝玩樂,賞賜無度,龔遂進見劉賀,痛哭流涕以膝行走,左右侍從都流出眼淚。劉賀說:"郎中令為什么哭?"龔遂說:"我哀痛封國將要滅亡!希望您賞賜清閑讓我說出我的愚見。"劉賀讓左右回避,龔遂說:"大王知道膠西王沒有德政而滅亡的原因嗎?"劉賀說:"不知道。"龔遂說:"我聽說膠西王身邊有個阿諛的臣子叫侯得,膠西王所作所為和夏桀、商紂差不多,可侯得認為膠西王是堯舜。膠西王對他的阿諛奉迎很高興,經常和他一同起居,只因侯得的讒言,才使膠西王到這種地步。現在大王您親近眾小人,逐漸染上邪惡習氣,存亡的關鍵不能不慎重。我請求選拔侍郎通曉經術有品行有道義的人和您相處,坐下來就背誦《詩》、《書》,站起來則學習禮節法度,這對您應該有益。"劉賀答應他。龔遂于是選拔郎中張安等十人侍奉劉賀。但僅過數天,劉賀就趕走張安等人。
過了很長時間,王宮中多次出現怪異之事,劉賀詢問龔遂,龔遂認為將有大難,宮室將什么都沒有。恰逢此時漢昭帝去世,因漢昭帝無子,所以劉賀被擁立繼位,原來的屬吏都被征召進入朝廷。劉賀的郡相安樂被提升為長樂衛尉,龔遂拜見安樂,流著眼淚對他說:"昌邑王即位成為天子,一天比一天驕傲自滿,勸諫他而他再也聽不進去,現在剛穿喪服,每天卻與小人吃喝玩樂,斗弄虎豹,弄來蒙有皮革的車子,駕著九游車,東奔西跑,所作之事違背常理。古制寬緩,大臣有隱居的,現在請求離去不能,裝瘋又怕被人知覺,死后為世人所不齒,怎么辦?您是皇上原來的郡相,應該極力規勸。"
劉賀即位二十七天后,終因淫亂不堪而遭廢黜。劉賀的群臣犯有使劉賀陷入罪惡之中不仁道的罪過,都遭誅殺,死者達二百多人,只有龔遂與王陽因多次規勸才得以免于一死,但被剃去頭發判處四年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