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落帽的成語故事
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龍山落帽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龍山落帽的成語故事:
東晉時。北方豪強士族南逃,偏安江左。江陵為長江中游政治軍事重鎮,荊州刺史治所終置江陵。江陵城由此又稱荊州城。其時江陵鎮將,往往擁兵自重,成為左右朝中局勢的重要人物。晉明帝的女婿桓溫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最初不過是一郡守,東晉永和年間。他謀得荊州刺史,將關羽所筑城與原有古城聯結,隨即以江陵為根基,掌握長江中游兵權,數次率師西征北伐,于是晉爵為南郡公,官至大司馬,都督全國軍事,權勢顯赫。其弟桓豁、桓沖亦相繼為荊州刺史,鎮守江陵。桓溫死后,他的兒子桓玄嗣為南郡公。桓氏得江陵地利物產,實力雄厚,最終導致桓玄自立稱帝。
話說有一年過重陽節,桓溫照例率領幕僚到龍山登高,飲酒賞菊吃九黃餅,他的參軍孟嘉也在其中。
龍山又稱八嶺山,在江陵西北12公里,東距著名的紀南城5公里,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5公里,為南條荊山之屬山,因其山勢蜿蜒宛若游龍而得名。
席間一陣山風吹過來。吹落了孟嘉頭上戴的帽子,他卻渾然不知,依然風度翩翩。桓溫湊趣命孫盛作文戲弄孟嘉。
誰知孟嘉不假思索,即席對答,出口成章,在座的人無不驚佩其才思敏捷。氣質不凡。
于是,孟嘉被視為氣度寬宏、風流倜儻、瀟灑儒雅之士。
至今,江陵城西北10公里處龍山上還有著名的落帽臺遺跡,封域高8米,周長144米。
孟嘉落帽成佳話,歷代文人墨客到江陵,沒有不賦詩歌詠的。
李白有《九日龍山飲》:“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有留人。”
孟浩然《九日》: “九日未成旬,重陽即此晨。登高尋故事,載酒訪幽人。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
唐朝宰相令狐楚、宋朝詩人楊萬里在重陽節游落帽臺后,寫下了“貴重近臣光綺席。笑談重事落烏紗”和“閑門幸免獎烏紗”等詩句。
龍山九黃餅也因此久負盛名,成為傳統名點,千年不衰。
相關人物介紹:
孟嘉,字萬年。江夏郡鄳縣(今湖北孝昌)人。東晉時期名士、官員、三國時期東吳司空孟宗曾孫,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外祖父。早年便名揚京師,后歷任廬陵從事、江州別駕、征西參軍等職,在任上受到了庾亮、褚裒、桓溫等人的器重和欣賞,甚至得到了晉穆帝的親自接見。
晚年長期在桓溫幕府任職,擔任桓溫的從事中郎、長史,于五十三歲(一作五十一)時去世。留有"孟嘉落帽"的典故。其生平主要見載《晉書·桓溫傳》附傳及陶淵明所著《晉故征西大長史孟府君傳》。
孟嘉的故事:
孟嘉酣飲
孟嘉喜歡酣飲,但酒喝多也不亂。桓溫曾經問孟嘉:"酒有什么好處,而您如此嗜好它?"孟嘉笑著回答說:"明公您只是沒得到酒中的意趣罷了。"桓溫又問關于歌妓彈唱,為什么聽起來弦樂不如管樂,管樂不如歌喉聲樂呢?孟嘉回答說:"那是因為逐漸接近自然的緣故。"受到當時滿座之人的贊嘆。中散大夫羅含為孟嘉賦詩說:"孟嘉善飲酒,不失其本意。"
結交許詢
孟嘉曾經做過謝永的別駕。謝永去世后,孟嘉為盡往日下屬之情,便前往吊喪,途經永興縣。當時名士許詢客居永興縣。一次他乘船到附近去,正遇孟嘉經過,他贊嘆道:"江南名士我全都認識,唯獨不識此人。也只有中州的孟嘉,只聞其名未見其人,這難道不正是他嗎?可是他又因何而至此地呢?"許詢請人去向孟嘉的隨從打聽。孟嘉告訴來人說: "我本就打算前去拜訪,現在我先去吊喪盡義,不久回頭就到許先生那里去。"孟嘉返回時,于是就在許詢處連住兩夜,兩人相互成為知音,彼此很是投機,像是多年的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