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云飛的成語故事
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風起云飛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風起云飛的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
經過連年的征戰,劉邦后來居上,戰勝了項羽,贏得了天下。可是沒幾天,淮南王英布造反,軍勢極盛,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征。在得勝回朝途中,劉邦順路回了趟故鄉沛縣,和昔日的朋友、鄰里敘舊暢飲了十幾天。一次在熱鬧的酒席上,想起天下的安危,劉邦傷感的唱道: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風起云飛”喻天下大亂,有時也指觸景傷情。
(出自《漢書?高帝紀》)
風起云飛的意思是:“風起云飛”喻天下大亂,有時也指觸景傷情。
相關人物介紹: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原名季),劉邦被人稱為赤帝子,戰國時期魏國豐邑中陽里(今江蘇沛縣)人,華夏族。出身平民階級,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于沛(今江蘇沛縣),稱沛公。秦亡后被封為漢王。后于楚漢戰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于滎陽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成為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高祖,漢景帝時改為太祖,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始,多以最初的廟號“高祖”稱之,謚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漢高帝。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人物評價:
魏豹:“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髃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
陸賈:“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皇帝繼五帝、三皇之業,統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
班固 :“初,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2]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于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荀悅:“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云,征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歷數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曹植:“昔漢之初興,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長,□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誅強楚。光有天下,功齊湯武。業流后嗣,誠帝王之元勛,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繼德,行不純道。寡善人之美稱,鮮君子之風采。惑秦宮而不出,窘項座而不起。計失乎酈生,忿過乎韓信。太公是誥,于孝違矣。敗古今之大教,傷王道之實義。身沒之后,崩亡之際,果令兇婦肆鴆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趙幽囚,禍殃骨肉。諸呂專權,社稷幾移。凡此諸事,豈非高祖寡計淺慮以致□?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儻之節,信當世至豪健壯杰士也。又其梟將盡藎臣,皆古今之鮮有,歷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聽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勛而遺元功也。不然斯不免當世之妄。”
曹冏:“漢祖奮三尺之劍,驅烏集之眾,五年之中,遂成帝業。自開關以來,其興立功勛,未有若漢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理勢然也。”
劉淵:“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
石勒:“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司馬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從泗上,即號沛公。嘯命豪杰,奮發材雄。彤云郁碭,素靈告豐。龍變星聚,蛇分徑空。項氏主命,負約棄功。王我巴蜀,實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東。氾水即位,咸陽筑宮。威加四海,還歌大風。”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余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何去非:“漢高祖挾其在己之智術,固無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歸之者,蓋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
朱元璋:“惟漢高祖皇帝除嬴平項,寬仁大度,威加海內,年開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元璋以菲德荷天佑人助,君臨天下,繼承中國帝王正統,伏念列圣去世已遠,神靈在天,萬古長存,崇報之禮,多未舉行,故于祭祀有闕。是用肇新廟宇于京師,列序圣像及歷代開基帝王,每歲祀以春、秋仲月,永為常典。今禮奠之初,謹奉牲醴、庶品致祭,伏惟神鑒。尚享!”
毛澤東:“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約瑟.湯恩比:“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并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