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舐犢的成語故事
“老牛舐犢”是比喻長輩關(guān)愛晚輩。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老牛舐犢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老牛舐犢的成語故事:
楊修,三國時曹操的主簿,才思敏捷。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座花園,造好了,曹操前去觀看,看了沒說什么,只在園門上寫了個“活”字走了。大家都不理解。楊修說:“門內(nèi)添個活字,是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啊。”于是將園門改小,又請曹操。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說是楊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說好,心里卻不舒服。
又一日,塞北送來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字,放在桌上。楊修見之,取匙子和大家分著吃了。曹操問他,楊修說:“盒子上明明寫著一人一口酥,怎敢違背丞相的命令?”曹操大笑,心里卻厭惡起來。
曹操害怕遭人暗算,常常對左右說:“我在夢里喜歡殺人。要是我睡著了,你們不要近前。”一日半夜,被子落到地上,一侍衛(wèi)忙上前拾起給曹操蓋上。曹操跳起拔劍把侍衛(wèi)殺了,又躺在床上睡著了。一會兒醒來,假裝吃驚問道:“是誰殺了我的侍衛(wèi)?”大家把經(jīng)過告訴了他。曹操痛哭,把侍衛(wèi)厚葬了。大家皆說曹操夢里能殺人。只有楊修在葬禮上嘆道:“丞相不在夢里,是你在夢里啊!”曹操聽說了更厭惡了。
曹操的第三子曹植,常常和楊修談?wù)撎煜麓笫拢啻握劦缴钜埂钚抻譃椴苤矊懥耸畮讞l問題和解答。曹操問曹植軍國大事時,曹植都能對答如流。后來曹操的大兒子曹丕把那些問題和解答偷來見曹操。曹操見了,大怒:“這家伙敢欺騙我!”想殺楊修。
又一次,曹操作戰(zhàn)不利,進不能進,退又怕被人恥笑,正在猶豫不決。軍士進來問夜間號令,曹操見桌上飯碗中有雞肋,有感于此說:“雞肋!”命令傳下去。楊修聽了,便收拾行裝。有人問他,修曰:“雞肋,吃著沒有肉,扔了還有味。現(xiàn)在進不能勝,退又怕人笑話,在這里沒有好處,不如早回:魏王一定要班師了!不如早作準(zhǔn)備,免得臨時慌亂。”于是大家都收拾行裝。曹操聞訊,叫來楊修問他,楊修就將雞肋的意思說了。曹操大怒,說:“你怎敢擾亂軍心!”把楊修殺了。楊修死時三十四歲。
他的老父親楊彪悲痛萬分,一次曹操碰上他問:“老先生為何瘦得這么厲害?”楊彪說:“慚愧我沒有金日磾那樣的先見之明,終究還懷有老牛舔小牛(老牛舐犢)那樣的愛子之情。”表達了自己的悲痛心情。(金日磾是漢武帝的大臣,他殺了自己兩個行為不端正的兒子,以免產(chǎn)生后患。)
【釋義】
老牛舐犢( lǎo niú shì dú)
舐:舔;犢: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彪傳》:“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歧路燈》第七十七回:“老牛舐犢,情所難禁。”
【近義詞】望子成龍、愛子心切、舐犢情深
【反義詞】掩鼻而過、深惡痛絕
相關(guān)人物介紹:
楊修(公元175年~219年),字德祖,今陜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東漢末年的文學(xué)家。楊修學(xué)問淵博,極聰慧,任丞相府主簿。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nèi),事皆稱意"。
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后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為人好學(xué),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后擔(dān)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當(dāng)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zé)內(nèi)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
后楊修數(shù)次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驗,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楊修本想和他疏遠卻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楊修之助才通過考驗,頗為氣憤,后來他曾寫信給楊彪中提到:"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最終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關(guān)諸侯"凡罪犯收殺,楊修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楊修之死,曹操雖贈賜許多物品給楊彪補償,但他亦萬分痛惜。《后漢書》記曹操問楊彪:"公何瘦之甚?"楊彪說:"愧無日磾(金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楊修的故事:
雞肋之事:
丞相曹操主簿。好學(xué),有俊才,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但是恃才放曠。及操自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雞肋"而已。外曹莫能曉,修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乃令外白稍嚴(yán),操于此回師。修之幾決,多有此類。修又嘗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答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于此忌修。且以袁術(shù)之甥,慮為后患,遂因事殺之。
猜字謎: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原文有:"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jī)臼(jiù)'八字,魏武謂修曰:"卿解不?'答曰:"解'"幾句,案《后漢書.曹娥傳》:"元嘉元年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為立碑",考曹娥碑碑文有"上虞縣令度尚字博平弟子邯鄲淳字子禮撰"的字樣,上虞,縣名,秦始皇二十五年置,古隸會稽郡。所以這個碑是在會稽,又據(jù)清光緒《上虞縣志》載:"曹娥廟在十都曹娥江西岸,舊在江東,屬上虞,后以風(fēng)潮嚙壞,移置今處,隸會稽",所以這個碑是在紹興上虞,曹操一生沒有過江南,可以很明確地推斷這個事情是純粹虛構(gòu)的。或許羅貫中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所以在他的《三國演義》里將這個事情演化到是曹操過藍田的蔡文姬家里,看見了碑文的拓本來掩蓋這個明顯的紕漏,也算是用心良苦。另外說句題外話,曹娥碑尚存,我曾經(jīng)去看過,不過漢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度尚立的碑早已散失。后來在東晉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也曾經(jīng)到廟書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吳茂先鐫刻。此碑絹本手跡現(xiàn)存遼寧博物館,上有梁代徐僧權(quán)、滿騫、懷充等人題名,還有韓愈、宋高宗等人題款。而現(xiàn)存的曹娥碑系在宋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由王安石女婿蔡卞重書的。此碑高2.3米,寬1米,為行楷體,筆力遒勁,流暢爽利,在我國書法史上較高的地位,由于已歷千年,所以可稱是彌足珍貴。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鎣(jī)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 臼,受辛也,于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我才不見卿,乃覺三十里。"
魏武王曹操曾經(jīng)從曹娥碑下路過,楊修跟隨著他。看見碑的背面寫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就問楊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楊修回答說:"知道。"曹操說:"你先不要說出來,讓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說:"我已經(jīng)想出來了。"他叫楊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寫下來。楊修寫道:"黃絹,是有顏色的絲,色絲合成一個'絕'字;幼婦,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個'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女子合成一個'好'字; 臼,是承受辛苦的事。受辛苦合成一個'辭'(辭)字:這就是'絕妙好辭'。"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了,結(jié)果和楊修的一樣,于是感嘆地說:"我的才力趕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闊字謎】
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構(gòu)榱桷(cuījué),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之。既 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楊德祖(楊修)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一職,當(dāng)時正在修建相國府的大門,剛剛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親自來視察了。看完之后,叫人在門上題了個"活"字就離開了。楊修看見后,就立刻叫人把門拆了。建成以后,他說:"門里加個'活'字,是'闊'字。魏王正是嫌門大了。"
【合字謎】
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fù)何疑?"
有人送給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點,就在杯蓋上寫了一個"合"字給大家看,沒有誰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順序傳到楊修那里,楊修便吃了一口,說:"曹公教我們每人吃一口啊,還有什么好猶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