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飯之報的成語故事
一飯之報,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是知恩圖報的意思。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一飯之報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一飯之報的成語故事:
魯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饑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說:“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為什么,他說:“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著。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
后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脫險。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
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后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出自《左傳·宣公二年》)
相關人物介紹:
1、靈輒,春秋時期晉國俠士,因為報答晉國正卿趙盾的救命之恩而聞名。
《史記》誤將其與趙盾的車右提彌明(示瞇明)合二為一。
人物評價: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一·瑟調曲一》:"慚無靈輒 ,以報趙宣 。"
元關漢卿 《合汗衫》第一折:"你則學那靈輒般報恩,休學那龐涓般雪恨。"
"翳桑"為餓餒絕糧的典故。
晉葛洪 《抱樸子·論仙》:"家有長卿壁立之貧,腹懷翳桑絕糧之餒。"
宋虞儔 《十二月二十六日早起雪已三寸許》詩:"宿麥連云雖入望,路傍猶有翳桑人。"
清周亮工 《書影》卷八:"翳桑餓夫倒戈以衛宣子 ,漂絮老媼進食而哀王孫。"
2、趙盾(前655-前601),即趙宣子,嬴姓趙氏,名盾,謚號"宣",時人尊稱其趙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晉國卿大夫,趙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戰略指揮家。晉文公之后,晉國出現的第一位權臣,集軍政大權于一身,擔任執政,號稱正卿,法治晉國。他在晉國執政期間,權傾朝野,使晉國君權首次受到沖擊與削弱,樹趙氏之威,使趙氏一族獨大晉國。一生侍奉三朝,維護了晉文公開創的霸業。
前621年春,趙盾執掌晉國國事。八月,晉襄公崩,趙盾等立晉襄公之子夷皋。晉襄公遺命立夷皋為君,而夷皋年幼,故晉人希望立年長者為君安定晉國。趙盾欲迎立正在秦國作人質的公子雍(晉文公與杜祁之子),而狐射姑則支持公子樂(晉文公與辰嬴之子)。趙盾認為公子樂“母淫子辟”,而公子雍“母義子愛”且與秦國親近,派先蔑、士會前往秦國迎接公子雍。襄公夫人穆贏抱夷皋在朝堂大哭,以“先君之命”責備趙盾,趙盾和各大夫被逼不過,只得背著先蔑等人立夷皋為君。趙盾率軍在令狐將護送公子雍回晉的秦軍擊敗,后與齊侯、宋公、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盟于扈。 前619年冬十月壬午,趙盾與魯國會盟于衡雍。前615年,秦康公攻晉,趙盾率晉軍與秦軍戰于河曲。晉國大夫臾駢認為秦軍糧食不足,不能持久,建議堅守待戰。秦國大夫士會看破臾駢之計,讓秦兵襲擊晉營,誘趙穿出擊。趙穿為晉侯女婿,狂妄卻不曉軍事,而且不服臾駢。趙穿中計孤軍出擊,趙盾唯恐趙穿被俘,全力出戰接應,接戰后退回。夜間秦軍退走。前613年,趙盾赴魯文公會盟,六月癸酉同盟于新城。
前608年,楚、鄭攻擊陳國、宋國,趙盾率軍救援,與宋、陳、衛、曹等諸侯會師于棐林,隨后進攻鄭國。前607年,晉靈公荒淫無道,趙盾多次直諫。靈公欲殺趙盾,派鋤麑行刺。鋤麑感于趙盾忠公親國,不忍下手,觸槐而死。九月,靈公同趙盾飲酒,埋伏甲士欲殺趙盾,提彌明以死相救,趙盾逃出晉都。乙丑日,趙穿殺靈公于桃園。趙盾回到都城,迎立公子黑臀為君,是為晉成公。大史董狐書曰:“趙盾弒其君夷皋。”趙盾說人不是他的。史狐曰:“子為正卿,入諫不聽。出亡不遠,君弒,反不討賊,則志同。志同則書重,非子而誰?”故書之曰:“晉趙盾弒其君夷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