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壯山河的成語故事
氣壯山河形容氣概豪邁,可以壓倒山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氣壯山河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氣壯山河的成語故事:
南宋大臣趙鼎出身貧寒,四歲就失去父親,在母親撫養(yǎng)和教育下成長。他二十一歲考中進士,當官時敢于批評權貴,受到宰相吳敏賞識,被調(diào)到都城開封任職。
1125年冬,北方的金國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嚴重地威脅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欽宗驚慌失措,趕緊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一些貪生怕死的大臣,主張割讓土地向金國求和。趙鼎與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說:“祖先留下來的國土,怎能拱手送給別人?望陛下千萬不要考慮這種意見!”可是,欽宗非常懼伯金兵,決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讓。金軍使者來談判時,要求把黃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金國,欽宗不敢違抗,竟答應了金軍提出的要求。但是,金國皇帝并不滿足,他們命令部隊繼續(xù)南下。年底,金兵抵達開封城下。膽小如鼠的欽宗不等金軍攻破,就親自到金軍營中乞求投降。金兵統(tǒng)帥扣留了欽宗,讓部下進城掠奪,然后把欽宗和他的父親徽宗當作俘虜,連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銀財寶,一起返回金國。北宋王朝就此滅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欽宗年號靖康)。
不久,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在南京建立了南末王朝,史稱宋高祖。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岳飛等主戰(zhàn)派的大臣,趙鼎也在其中。曾經(jīng)擔任過宰相的秦檜,是主和派的頭目,因結黨專權而被罷職。趙鼎對他很警惕,曾經(jīng)向人表示過,此人如果得志,我們就沒有立足之地。
不料,后來秦檜又一次被任命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與全國講和。趙鼎對他自然就反對。于是,秦檜經(jīng)常在高宗面前說趙鼎的壞話,使高宗對他逐漸失去信任。后來,高宗終于將他貶到外地去當官。
趙鼎離京時,秦檜假惺惺地為他送行。但趙鼎并不領情,只是輕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為此,秦檜更加忌恨趙鼎,將他越調(diào)越遠,最后貶謫到朱崖。趙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檜知道他的處境后,認為他活得不可能長久,便囑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報他是否還活著。
趙鼎六十二歲那年,終于患了重病。臨死前,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悲憤他說道:“秦檜非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可能會對你們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連累你們!”說罷,他叫兒子取來一面銘旌,在上面寫道:“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意思是:我身騎箕、尾兩星宿回歸上天,我的氣概像高山大河那樣雄壯豪邁地存于本朝。
【解 釋】形容氣概豪邁,可以壓倒山河。
【出 處】唐·張說《孔補闕集市》:"族高辰象,氣壯山河,神作銅鉤,天開金印。"
【近義詞】氣沖霄漢、氣勢磅礴
【反義詞】氣息奄奄
【用 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 例】1.明·無名氏《鳴鳳記·易生避難》:"但愿得早旋旌旆,~金戈挽落暉。" 2.又聽到了你的樸樸實實、~的言談了。 ★梁信《從奴隸到》上集第四章
相關人物介紹:
趙鼎(1085年-1147年), 字元鎮(zhèn),自號得全居士。南宋解州聞喜東北(今屬山西聞喜禮元鎮(zhèn)阜底村)人。宋高宗時政治家、名相、詞人。
趙鼎早孤,由母樊氏撫養(yǎng)成人。崇寧五年(1106年)登進士第。累官河南洛陽令。高宗即位,除權戶部員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1130年),簽書樞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紹興年間幾度為相,后因反對和議,為秦檜所構陷,罷相,出知泉州。尋謫居興化軍,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吉陽軍。
趙鼎在吉陽三年,知秦檜必欲殺己,自書銘旌曰: "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宋孝宗時,贈太傅、豐國公,謚忠簡。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鼎被稱為南宋中興賢相之首。與李綱、胡銓、李光并稱為南宋四名臣。趙鼎善文、詩、詞。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詞》等。
趙鼎善文、詩、詞。文章多為奏疏,氣勢暢達,"渾然天成"(《宋史》本傳)。黃□稱其詞"婉媚,不減《花間集》"(《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四庫全書總目》說他"本不以詞藻爭短長,而出其緒余,無忝作者,蓋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繪句而工者。"他身經(jīng)靖康之變,詞中不乏傷時念亂之作。如寫于建炎元年(1127)的〔滿江紅〕《丁未九月南渡泊舟儀真江口作》"凄望眼,征鴻幾字,暮投沙磧。試問鄉(xiāng)關何處是,水云浩蕩迷南北",懷念為金人占領的家鄉(xiāng),憂慮國家前途,真切感人。他的〔點絳唇〕《春愁》等詞,也是佳作。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齋所刻詞》有《得全居士詞》一卷,存詞4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