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如星火的成語故事
“急如星火”形容萬分緊急。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急如星火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急如星火的成語故事:
李密原來在蜀漢做官,后來蜀漢滅亡了,他想隱居,盡管晉朝三番五次要他出來做官,都被他謝絕了。
后來晉武帝下了詔書,要他出來做洗馬(太子侍從官),李密只好給晉武帝寫了篇奏表,委婉的表示自己不能就任。奏表中有幾句這樣說:“……郡守、縣令叫我立刻上路;州里也派人到家里來催,緊急的就像天空中一閃而過的流星。我很想接受皇上的任命,馬上為國效力,但是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沉重起來……”
【拼音】jí rú xīng huǒ
【釋義】星火:流星。像流星的光從空中急閃而過。形容非常急促緊迫。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示例】閨臣心內雖~,偏偏婉如同田鳳翾的哥哥田廷結了婚姻。(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四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非常急促緊迫
【近義詞】急于星火、火燒眉毛、十萬火急
【反義詞】從容不迫、慢條斯理、緩兵之計
相關人物介紹:
李密(582-619),字玄邃, 一字法主,漢族,隋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出身貴族。曾祖父為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弼。祖父李曜,為北周的邢國公。父親李寬為隋朝的上柱國,封蒲山郡公。李密襲父爵,為侍從官。
人物評價:
楊廣:“個小兒視瞻異常,勿令宿衛。”
宇文述:“君世素貴,當以才學顯,何事三衛間哉!”
楊素:“吾觀李密識度,汝等不及。”
徐文遠:“魏公,君子也,能容賢士。”
《隋書》:“李密遭會風云,奪其鱗翼,思封函谷,將割鴻溝。期月之間,眾數十萬,破化及,摧世充,聲動四方,威行萬里。雖運乖天眷,事屈興王,而義協人謀,雄名克振,壯矣!然志性輕狡,終致顛覆,其度長挈大,抑陳、項之季孟歟?”
《舊唐書》:“當隋政板蕩,煬帝荒淫,搖動中原,遠征遼海。內無賢臣以匡國,外乏良吏以理民,兩京空虛,兆庶疲弊。李密因民不忍,首為亂階,心斷機謀,身臨陣敵,據鞏、洛之口,號百萬之師,竇建德輩皆效樂推,唐公紿以欣戴,不亦偉哉!及偃師失律,猶存麾下數萬眾,茍去猜忌,疾趣黎陽,任世勣為將臣,信魏徵為謀主,成敗之勢,或未可知。至于天命有歸,大事已去,比陳涉有余矣。始則稱首舉兵,終乃甘心為降虜,其為計也,不亦危乎!又不能委質為臣,竭誠事上,竟為叛者,終是狂夫,不取伯當之言,遂及桃林之禍?;蛞皂椨饠M之,文武器度即有余,壯勇斷果則不及。楊素既知密之才干,合為王之爪牙,委之癡兒,卒為謀主,覆族之禍,其宜也哉!”贊曰:“烏陽既升,爝火不息??裨绽蠲?,始亂終逆。”
《新唐書》:“或稱密似項羽,非也。羽興五年霸天下,密連兵數十百戰不能取東都。始玄感亂,密首勸取關中;及自立,亦不能鼓而西,宜其亡也。然禮賢得士,乃田橫徒歟,賢陳涉遠矣!噫,使密不為叛,其才雄亦不可容于時云。”
王夫之:“以殺翟讓故,諸將危疑,一敗于邙山,而邴元貞、單雄信亟叛之;密欲守太行、阻太河以圖進取,而諸將不從,及粗帥以降唐,則欣然與俱,而密遂以亡。”
“密,隋之世臣也,無大怨于隋,而己抑無可恃之勢,無故而畜亂志以干楊玄感,玄感敗,亡命而依翟讓,隋有恨于密,密固無恨于隋,而檄數其君之罪,斥之如仆隸,且既已欲殪商辛執子嬰矣,則與隋不兩立,而君臣之義永絕。乃宇文化及弒立,而趨黎陽以逼之于河上,密懼雜陽之讓其后,又幸蓋琮之招己,奉表降隋,以緩須臾之困,而受太尉尚書令之命。夫煬帝,密之所欲殪之于牧野者也,而責化及曰:‘世受隋恩,反行弒逆;’越王侗,密之所欲執之于咸陽者也,而北面稱臣,受其爵命;則諸將視之如犬豕,而知其不足有為,尚誰為之致死以冀其得天下哉?其降隋也,非元文都之愚,未有信之者也;,其降唐也,唐固不信其果降也。反而自問,唐公見推之語而不慚,念起念滅,而莫知所據,匹夫無志,為三軍之帥面可奪,其何以自立乎?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咎可補也;兇可貞也,人皆可承以羞,而死亡不可逸矣。故諸將之亟于背密而樂于歸唐也,羞其所為而莫之與也。密死而不能揜其羞,豈有他哉?無恒而已矣。 ”
李密的傳說:
白楊鄉栗豐村,有一座鳳凰山,鳳頭南北兩條紅色土嶺蜿蜒恰似二龍戲鳳。山下順陽河清澈見底,“興禪寺”依山而造,景色迷人。傳說,唐初瓦崗寨的李密即生于此地。
一天初夜,突然石破天驚,一時瑞氣縹緲,彩霞滿天,兩條金龍從天徐徐飛進寺院,緊緊纏著“大雄寶殿”兩根玉柱,霎時馨香滿院罄鐘叮咚,佛托夢于方丈道:“煬帝無道,殺父殺兄欺娘奸嫂嫉賢害忠,不齒于人。明日貴人臨世,重整社稷,望乞打掃寺院,敬重鋪排,日后面南登極,為民除害,定然修寺報恩。”
方丈心慈一覺醒來,憶夢三思,心中默然。次日,早功作罷,急忙分咐管事僧眾,打掃寺院,遍灑圣水,擺開供獻,披上袈裟等候迎接貴人。傍晚一個中年孕婦,披頭散發,衣服襤褸,面容憔悴,提著破籃,從鳳凰山小路往寺院走來,頭上一片祥云罩著。方丈慧眼識主,趨步向前道:“阿彌陀佛,女施主仙鄉何處?夫家貴姓?因何一個人到此?”孕婦哭訴道:“我家離此很遠,丈夫姓李,不幸戰死。因年荒討飯于此……”方丈唯唯連聲“罪過罪過”,迎接入寺院。用罷晚膳,小和尚讓孕婦安歇于寺前窯洞內。
當晚深夜,天鼓震響,大地顫動,雞叫狗咬,亂作一團,村里民眾,寺內和尚俱皆驚醒。只見空中火龍飛繞,崗上金鳳展屏。霎時一切平靜,忽聽洞內傳出嬰兒啼哭之聲。此時天已透亮,人們趨前訊視,原來一男嬰平安降生,可惜乞婆壽終幽暝,一條長蛇盤踞洞前,當天栗豐村民眾將乞婦安葬在鳳凰山前。
方丈心慈大師,將嬰兒撫養于寺,哺乳于村,根據嬰兒之姓起名李密。李密長至5歲,大師親自教誨,晨練武功,晝讀詩文。小李密聰慧異常,文章過目能誦,武功更是過人。李密常說:“我長大帶千軍萬馬,為民除害。”12歲那年新年,李密見別家孩子穿紅掛綠,隨父母踏青漫游,天倫之樂,闔家融融。而自己一年四季穿白納僧衣,五內俱焚,便去問大師。心慈大師即整辦香馬冥錢帶領小李密到其母墳前祭奠。大師將12年前的事如實相告,李密淚如雨下,向大師跪倒,叩謝12載養教之恩。大師撫摸著李密肩頭語重心長地說道:“徒兒既知往事,此地不可久留,宜出江湖闖蕩,廣結天下豪杰,共議大舉之事,奈因徒兒年幼,遇事切記三思,出門三分小,禮義要當先。善哉,阿彌托佛。”當日大師給小李密準備行李,送出山門,小李密拜別大師一步三回首離開了寺院。
李密先后到達洛陽、山東、南陽、長安、江都等地,結交了徐茂公、王伯當、單雄信、秦瓊、羅成、邱瑞等英雄豪杰,聚義滑州瓦崗寨為王。
一天突然潁川古道塵土飛揚,從白楊古鎮方向飛來一彪人馬。只見旌旗飄揚,釜鉞耀日,八百御林校衛擁簇著一頂黃羅傘,傘下棗紅馬上端坐一位金盔金甲的年輕首領,他就是十幾年前外出的李密。原來是李密帶領能工巧匠回來重修寺院,祭典母墳來了。李密在栗豐村,廣散金銀濟貧扶弱。10日內,寺、墳修葺一新,改“興禪寺”為“報恩寺”,并親書“報恩寺”3個大字,鑲嵌于山門之上。
后來李密回到瓦崗,改瓦崗寨為金墉城,下旨取五關,興兵20萬,除了封徐茂公為軍師、魏征為丞相、秦瓊、邱瑞、王伯當、程咬金、單雄信,分別為飛虎、猛虎、雄虎、螭虎、烈虎外,還加封秦瓊為領兵大元帥、程咬金為先鋒,金鼓震天,軍聲鼎沸,殺上江都捉拿昏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