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無反顧的成語故事
“義無反顧”形容為了正義而勇往直前,毫不猶豫,。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義無反顧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義無反顧的成語故事:
西漢的時候有一位辭賦家,叫司馬相如。他自幼好學,會擊劍,會撫琴,但他最擅長的還是寫詩寫賦,他寫的《子虛賦》、《上林賦》等都在當時流傳一時,是一個滿腹詩書的風流才子。因此漢武帝很賞識他,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做官。
公元前130年,漢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
因為唐蒙征用大量民工,又殺了當地部落的首領,引起了當地巴蜀人民的不安,以至于發生了騷亂。漢武帝接到這個消息后,決定讓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并讓他寫一篇文告,以安撫當地的百姓。
于是,司馬相如寫下了《諭巴蜀檄》。在這篇文告里,他說明調集民工、士兵修筑道路是應該的,但是驚擾了當地父老鄉親并不是陛下的本意。有人不曉得國家的法令制度,驚恐逃亡是不對的。士兵作戰的時候,應該迎著刀劍而上,寧可戰死也不能轉過腳跟逃跑。你們也應該從長計議,急國家之難。經過深入的溝通,雙方最終化解了矛盾,民心迅速地安定下來,修路工程又順利地進行了。漢武帝非常高興,提拔司馬相如做了中郎將。
后來人們就用“義無反顧”這一成語來形容干事情時,從道義出發,為了正義的目的而勇往直前,不能猶豫。義,道義;反顧,向后看。
【解析】義:應該做的事;反顧:回頭看。做正當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絕不回頭。義:道義;反顧:向后看。指從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猶豫回顧。
與"破釜沉舟"有別:~多形容人的精神、行為;不能與能愿動詞配合運用。"破釜沉舟"多指意志;語意較重;可與"能夠"、"應該"、"必須"等能愿動詞配合運用。
【出處】宋·張孝祥《代x得居士與葉參改》:"王、戚、李三將忠勇自力;義無反顧。"
相關人物介紹: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說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杰出的代表。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后人稱之為賦圣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司馬相如的故事:
“犬子”的由來
“犬子”本是司馬相如的小名,后來竟巍巍然成了對自己兒子的謙稱。怎么回事呢?
據太史公《史記》的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也就是說“犬子”其實是他的乳名,或者名字。就像“二毛”、“小胖”之類,難登大雅之堂。他長大后,也覺得名字不好聽,加上又仰慕藺相如的為人,自己便更名為相如。
最開始,“犬子”之稱,其實并無小名之意,只是司馬相如的父母為了小兒好養活,便特意選一個低賤的字詞為之命名,以遠離鬼魅,但因為司馬相如長大后自己改了名字,“犬子”才成了小名。
隨著司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斷為人所知。自此而后,因為司馬相如的巨大歷史以及文化影響,人們謙稱自家兒郎,便紛紛用上了“犬子”一詞,爭相仿效,附庸風雅,竟一時蔚然成風,堂堂皇傳至于今日,成為中國人日常用語之不自覺習慣。
名琴綠綺
梁王慕名請司馬相如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此賦詞藻瑰麗,氣韻非凡。梁王極為高興,就以自己收藏的“綠綺”琴回贈。“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
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他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后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成語紅拂綠綺中的綠綺指司馬相如以綠綺琴挑文君的典故,成語指能于流俗中識名士、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古代奇女子。
文君夜奔
漢朝的大才子司馬相如為景帝時武騎常侍,因不得志,稱病辭職,回到家鄉四川臨邛。有一次,他赴臨邛大富豪卓王孫家宴飲。卓王孫有位離婚女兒,名文后,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從屏風外窺視相如,司馬相如佯作不知,而當受邀撫琴時,便趁機彈了一曲《鳳求凰》,以傳愛慕之情,因司馬相如亦早聞卓文君芳名。司馬相如、卓文君傾心相戀,當夜即攜手私奔。司馬相如一貧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孫怒其敗壞門風而不分給她一文錢。兩人只好變賣所有東西后回到臨邛開了家小酒鋪。每日,文君當壚賣酒,相如打雜。后來,卓王孫心疼女兒,又為他倆的真情所感動,就送了百萬銀錢和百名仆人給他們。司馬相如有財、有名后,又受皇帝寵幸,便宿娼納妾,竟不理會卓文君。后人為卓文君作《白頭吟》。“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天下的負心郎皆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