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白雪的成語故事
“陽春白雪”一詞已經成了高雅藝術作品的代名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陽春白雪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陽春白雪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個文學家叫宋玉,他也是楚國的大臣,常伴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
有一次,楚襄王聽到人們議論宋玉的行為不好,就把他找來問道:“有些人對你的言行很不滿意,你想想自己的為人有沒有什么不端正的地方?”
宋玉是個很善于辭令的人,他給楚襄王講了一個故事:“在咱們楚國國都郢城,來了一個很會唱歌的人。開始,他唱《下里巴人》這樣通俗的歌曲,有幾千人都能隨著他唱;后來,他唱《陽阿薤(xiè)露》這樣比較文雅的曲子,跟隨他唱的人只有幾百人了;而當他開始唱《陽春白雪》這樣高雅的曲子時,能夠跟著他一起唱的人只有區區幾十個而已!這是為什么呢?”宋玉看了一眼楚襄王,接著說,“這是因為曲子的格調越高,能夠唱出來的人就越少。那些平庸的人,怎么能夠理解我宋玉的行為呢?”楚襄王聽了宋玉的話,覺得他說的也有些道理,于是就不再追究他了。
《陽春》和《白雪》是非常有名的兩首古琴曲,古時的人們常以“陽春白雪”連稱,所以也常被認為是一首古琴曲。在這個故事里,宋玉委婉地告訴楚王:一個人的品行越高潔,仿效他的人就越少。現在,“陽春白雪”一詞已經成了高雅藝術作品的代名詞。從這個故事中,還產生了一個成語——“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藝術作品。
【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英文】highbrow art and literature
【出處】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釋義】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藝術性較高、有難度的歌曲。現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結構】“陽春”和“白雪”構成并列結構。
【用法】常作主語、賓語,也作定語。
【造句】這篇文章格調高雅,陽春白雪
【示例】長老聽了,贊嘆不已道:“真是~,浩氣沖霄。”★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四回。
【近義詞】曲高和寡
【反義詞】雅俗共賞、下里巴人
相關人物介紹:
1、宋玉(約前298年——約前222年),戰國后期楚國辭賦作家,鄢城人(今湖北省宜城市)。其藝術成就很高,為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辭作家,后世常將兩人合稱為“屈宋”。美貌流傳千古,并且以美貌以及楚辭,獲得天下第一風流才子的稱號。
宋玉,屈原的弟子,著名楚辭賦大家。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美貌名流千古,生于楚懷王末年,侍奉楚頃襄王和楚考烈王,時任大夫。
2、《陽春白雪》是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瑯之音。"
《陽春白雪》表現的是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暢,節奏輕松明快。
《陽春白雪》:由民間器樂曲牌儀《八板》(或《六板》)的多個變體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頭”變體的循環再現,各個《八板》變體組合在一起形成變奏的關系,后又插入了《百鳥朝鳳》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環因素的變奏體結構。
" 陽春白雪"在金庸的武俠小說里是道家武學的一記招式。“這第二招陽春白雪和第七招陽關三疊,乃是逍遙派武學的不傳之秘”。《天龍八部》
《陽春白雪》流傳有兩種不同版板,“大陽春”和“小陽春”,《大陽春》指李芳園、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樂譜。《小陽春》是汪昱庭所傳,又名《快板陽春》,流傳很廣。這里介紹的是《小陽春》。
《小陽春》分七段:1、獨占鰲頭 2、風擺荷花 3、一輪明月4、玉版參禪 5、鐵策板聲 6、道院琴聲 7、東皋鶴鳴 小標題出自李芳園之手,與樂曲內容并無多大關系。
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中國,毛澤東試圖將高雅藝術和通俗文化統 一 起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曾說,"就算你的是‘陽春白雪'吧,這暫時既然是少數人享用的東西,群眾還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么,你不去提高它,只顧罵人,那就怎樣罵也是空的。現在是‘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統 一 的問題,是提高和普及統 一 的問題。不統 一 ,任何專門家的最高級的藝術也不免成為最狹隘的功利主義;要說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為清高,群眾是不會批準的。"統 一 的初衷也許是好的,但在極左的年代里陽春白雪成了受批判的對象,而下里巴人也成了政治的附庸。
陽春白雪雖然被指高雅藝術,但古曲《陽春白雪》在很多書籍里被解題時,都稱它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的節奏,生動地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很顯然這是在"陽春白雪"四個字的字面上解題了。陽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陽春 白雪》年代相隔太遠,已無音樂上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