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命是從的故事
“唯命是從”指只要是命令都無條件地絕對服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唯命是從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唯命是從的故事:
春秋時期,南方的楚國逐步強盛起來,到楚莊王在位時,就開始圖謀中原,取代周王朝的統治。有一次,楚莊王率軍到達周朝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陽)郊外,在此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向周天子炫耀楚國的武力,并向周朝大夫王孫滿詢問九鼎的輕重,遭到了王孫滿一頓奚落。九鼎是傳國寶器,代表著中央政權的權威。楚莊王問鼎,表示想要以楚代周。
到楚靈王時,仍然企圖取代周朝。有一次,楚靈王外出打獵,夜宿在外,又想起了九鼎的事。他對晚上來求見的右尹子革說:“過去我們祖上和齊、衛、晉、魯四國共同服侍周康王,四國都被賜予寶器,唯獨我們楚國沒有。現在我想派人去周天子那里,請求把鼎作為對我們楚國的賞賜,你說周天子愿意給我們嗎?”
右尹子革回答道:“當然會給您啊!當年我們的先王跋山涉水去侍奉周天子,只能用桃木弓、棗木箭來進貢。齊、衛、晉、魯四國的諸侯王都與周天子有點親戚關系,所以楚國因此沒有得到賞賜而他們有。現在的情況是周朝和四國都順服侍奉您了,不管什么事情,都會唯命是從,難道周天子還會愛惜這鼎嗎?”其實右尹子革這是討好楚靈王,九鼎最終也沒有落到楚國手里。
后來,人們引用“唯命是從”作為成語,指只要是命令都無條件地絕對服從。唯,只;從,服從。
【拼音】wéi mìng shì cóng
【釋義】是命令就服從,不敢有半點違抗。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二年》:"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相關人物介紹:
楚靈王(?―公元前529年),羋姓,熊氏,初名圍,是楚共王的次子,殺了侄兒楚郟敖自立,即王位后改名虔。公元前541年,自立為楚國國君,是春秋時代有名的窮奢極欲、昏暴之君。公元前531年,蔡靈侯至楚,楚靈王殺之,蔡國滅亡。公元前530年,派兵圍徐,威脅吳國。公元前529年楚國人民推翻了他的統治,靈王逃亡,隨從相繼離去,最后吊死郊外。
靈王有二子熊祿(世子)、熊罷敵,都被蔡公熊棄疾殺死。
楚靈王的故事:
靈王好細腰
楚靈王偏愛細腰之士,"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就是指他。所以朝中一班大臣,把一日三餐減為只吃一餐。然后起床整裝,先要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帶束緊,扶著墻壁站起來。等到一年后,滿朝文武官員臉色都是黑黃黑黃的了。
靈王與長秋
傳說靈王喜愛打獵,一日在放鷹臺附近打獵時,偶遇一小家碧玉的小姐--長秋,好色的靈王對長秋一見傾心。長秋知書達理,不愿嫁給靈王,不愿和眾女分享。靈王便在他們偶遇附近暗修園,命名長秋莊,希望和長秋在此共享平常夫妻生活,為長秋住所取名--夢苑,長秋為之動情,愛上靈王。誰知,久之,靈王便對賢淑的長秋失去興趣,覺得她不善媚,長秋失寵,靈王不再彌留夢苑,也未正娶長秋。不久長秋郁郁而終,靈王頓感失心之痛,改夢苑為遺夢苑,意指佳人已去,空留夢。后此地一直源用長秋地名,人們也稱遺夢苑為遺夢園(圓),希望長秋好夢能圓。
橘逾淮為枳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靈王知道后,問大臣侍衛們:"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在他將要來楚國,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好呢?"大臣回答說:"在晏嬰來的時候,請允許臣等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經過,這時候,大王您就問'他是什么人?'"。臣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您問,他犯了什么罪?臣就回答說他犯了偷盜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賜給晏子酒喝正喝得正高興時,兩個士兵綁著一個人來見楚王。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什么人,犯了什么罪?"官吏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罪。"楚王對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擅長偷盜嗎?"晏子回答道:"我聽說橘樹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樹,出生成長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樹,橘樹和枳樹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水土不一樣。現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可是進了楚國就偷盜,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盜了嘛?"
楚王尷尬地笑著說:"圣人是不可以隨便戲弄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