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奢淫逸的成語典故
“驕奢淫逸”形容放縱奢侈、荒淫無度的生活方式。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驕奢淫逸的成語典故,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驕奢淫逸的成語典故:
春秋時代,衛莊公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太子完,另一個小兒子名叫州吁。衛莊公非常寵愛州吁,因此州吁非常任性,生活放蕩,只知道貪圖享受、吃喝玩樂,到處惹是生非,專橫霸道。但是衛莊公卻任由他的寶貝兒子亂來,并不管教。
衛莊公的大臣石碏(què)擔心州吁這樣下去,長大以后不僅不會有所作為,而且對衛國的生死存亡也會產生很嚴重的消極影響。于是石碏便勸衛莊公說:“愛孩子,就必須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一定要讓孩子走上正路。而驕橫、奢侈、荒淫、安逸,就意味著要走上邪路了。(原文是:‘驕奢淫逸,所自邪也。’)”可是衛莊公根本不聽石碏的勸告,仍舊加倍地溺愛州吁。
衛莊公死后,太子完繼承了王位,史稱衛桓公。然而衛桓公沒有當上幾天國君,州吁就把哥哥衛桓公殺死而自立為國君。衛國的大臣和人民對殺害國君的殘暴行為非常憤怒,都認為州吁是一個毫無仁義道德的壞蛋。于是,大臣石碏暗地里聯合陳國的國君把州吁給殺掉了。
后來,人們引用“驕奢淫逸”作為成語,來形容放縱奢侈、荒淫無度的生活方式。
【釋義】形容生活放縱奢侈,荒淫無度。
【出處】《左傳·隱公三年 》 :今本為:"驕、奢、淫、泆(逸),所自邪也。"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示例: 朱自清《論且顧眼前》 :"但是大多數在饑餓線上掙扎的人能以眼睜睜白供養著這班~的人盡情的自在的享樂嗎?"
況且是豐厚這之家,本有~之資;況且是寡婦之子,又有信慣縱放之端。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十一回
近義詞:驕奢淫佚、窮奢極欲
反義詞:節衣縮食,知足常樂,
(誤)不可將"驕"寫為"嬌",
相關人物介紹:
石碏,春秋時衛國人。衛莊公有嬖妾所生子州吁,有寵而好武,莊公弗禁。他進諫,莊公弗聽。其子石厚與州吁游,勸戒亦弗聽。衛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弒桓公而自立為君,未能和其民。石厚向其父請教安定君位之法,他假意建議石厚從州吁往陳,通過陳桓公以朝覲周天子。旋請陳拘留兩人,由衛使右宰丑殺州吁于濮(今安徽亳縣東南),又使其家宰獳羊肩殺石厚于陳。當時稱他能"大義滅親" 。春秋時史學家左丘明稱石碏:"為大義而滅親,真純臣也!"
石碏的故事: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封自己的弟弟衛康叔——姬封建立衛國(今河南淇縣境內)。傳至衛莊公時,莊公有一個愛妾生了個兒子叫州吁,州吁喜歡練武、打仗,莊公任命他為。當時衛國有一個賢臣叫公孫碏(此處公孫并非姓氏中的公孫,因石碏源出于公(靖伯——衛康叔六世孫),公之子稱為公子,公之孫則為公孫),字石,人們稱他為石碏,是衛康叔姬封六世孫靖伯的孫子,他勸莊公說:“庶子(指州吁,因為他是莊公妾所生,所以叫他庶子)喜歡打仗,又擁有兵權,將來會出亂子的!”衛莊公不聽。莊公死后,太子完即位稱衛桓公,他即位的第二年,由于弟弟州吁過于驕橫、奢侈,桓公便撤了他的職位,州吁于是逃往其他諸侯國。十幾年之后,州吁率領自己糾集的部屬偷偷溜回衛國,與他的心腹石厚(石碏之子)經過密謀,于周恒王元年(公元前719年)在一次宴會上刺殺了衛桓公,州吁自立為君,并拜石厚為大夫。州吁因為自己得王位不正,為轉移國人視線,開始對其他諸侯國用兵,他糾集宋、陳、蔡等國以鄭伯不孝的罪名討伐鄭國,雖然打了勝仗,衛國上下卻還不擁護他。州吁為了取得衛國人的支持,派石厚回家問他的父親石碏,石碏假意為他們出主意說:“州吁如果想要穩固自己的地位,必須得到周天子的接見。”石厚問:“那怎樣才能得到周王的接見呢?”衛桓公的母親是陳國人,陳國對衛桓公被害一直耿耿于懷,石碏打算在陳國除掉州吁,就說:“陳侯同周王關系很好,同衛國的關系也不錯,如果州吁親自去陳國,疏通與陳侯的關系,再讓陳侯與周王溝通,周王接見的事一定可以成功。”州吁認為石碏的話很有道理,就與石厚一起攜帶重禮到陳國去。而石碏卻暗中派人給陳國大夫子針送了一封信,信中說:“衛國太小,而我已經老了,沒有力量做什么事了,這兩個人是殺害衛桓公的兇手,請您將他們抓起來!”于是,州吁和石厚一到陳便被陳桓公抓了起來,不久衛國派人到陳殺了州吁,因為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有人主張饒了石厚,被石碏拒絕,并親自派孺羊肩到陳國殺了石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