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延殘喘的成語典故
“茍延殘喘”比喻暫時勉強維持生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茍延殘喘的成語典故,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茍延殘喘的成語典故:
有一天,東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國去找個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裝后便騎驢上路了。東郭先生騎著驢,走著走著,不知怎么就迷了路。他看見前面塵土飛揚,又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心里感到很害怕。
突然,一只狼跑到他面前,伸著脖子哀求道:“先生不是很愿意幫助有困難的人嗎?現在趙簡子正在追捕我,您能讓我早點躲進您的書袋里,使我垂危的生命暫且延續下去嗎?(原文是:‘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茍延殘喘乎?’)將來如果我有出頭之日,先生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了。”東郭先生聽了狼的這番話,心一軟,就把狼藏進了書袋。
等追捕狼的趙簡子走遠了,東郭先生才把狼放出來。這時,狼突然目露兇光,狡猾地說:“謝謝你救了我,不過我現在餓極了,你心腸這么好,就讓我把你吃了吧。”說完就朝東郭先生撲了過去。正在這危急時刻,正好來了一個獵人,一箭就把狼射死了。
后來,人們就用“茍延殘喘”作為成語,比喻暫時勉強維持生活。茍,暫且,勉強;延,延續;殘喘,臨死前的喘息。
【釋義】茍:茍且,勉強;延:延續;殘喘:臨死前的喘息。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
【出自】1 :宋·陳亮《與范東叔龍圖》:“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茍存延喘,百念皆已灰滅。”
【出自】2:宋·歐陽修《與韓忠獻王》:“遽來居穎,茍存殘喘,承賜恤問,敢此勉述。”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茍延殘喘乎?”
【近義詞】茍且偷生、茍全性命 茍延殘息
【反義詞】寧死不屈、視死如歸、堅強不屈等
相關人物介紹:
東郭,復姓,春秋齊有東郭偃。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作為姓氏時的英語:Tung-kuo
源流單純,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齊國公族之后。古代外城城郭。春秋時,齊桓公有子孫住在都城臨淄外城的東門一帶,稱為東郭大夫。其后代子孫遂以居住地命姓,稱東郭氏。
得姓始祖:齊桓公。相傳周朝齊國國君的同族大夫分居于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各有以地名為姓的。齊桓公的子孫曾住在臨淄外城的東門附近,而古稱外城為郭,因此得東郭大夫一稱,后來他們就以東郭為姓。據《姓譜》載,齊公侯大夫居東郭,以地為氏。故東郭氏后人尊齊桓公為東郭姓的得姓始祖。
東郭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代春秋時候的齊國,有一支公族住在城四方。那時的城墻叫廓,于是這位于公族的后代就以居住的方位,分別姓東郭、南郭、西郭、北郭。而齊國公族又是炎帝的后代,炎帝族人崇拜牛圖騰和鳳圖騰,是農耕民族的信仰。而到了東郭姓產生的時候,這些炎帝的傳人大都還是擅長于耕作,所以居住在城廓邊,因為耕地都在城外的原野上。東郭氏望出濟南郡。西漢時在齊郡之地分置濟南郡。相當于山東省臨淄一帶地區。
姓氏歷史名人:
東郭牙:春秋時齊國大臣,他為人正直,脾氣犟,看到不對的事,不管君王高興不高興,就直言相勸,從來都是冒著殺頭的風險。由于他敢說,為國家、為百姓帶來許多好處。
東郭順子:戰國時魏國賢士。修道守真,清而容物,是田子方的老師。
東郭延年:東漢時道術家,曉"房中術"。《后漢書·甘始傳》曾揭出曹操的好奇心理說:"甘始、東郭延年、封君達,三人皆方士也,率能行容成(人名)御婦人術。或飲小便,或自倒懸,愛嗇精氣,不極視大言;甘始、元放(即左慈)、延年皆為操所錄,問其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