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三令五申整軍貌
導語:三令五申和“諄諄告誡”都有“勸告;告誡”之意。但三令五申一般是上級或長輩對下級或晚輩的命令、告誡;態(tài)度嚴肅;具有強制性;而“諄諄告誡”可以是平級平輩人之間的告誡;態(tài)度溫和;不具有強制性。
三令五申
人物介紹:
孫武(約公元前535年—?)字長卿,齊國樂安人,齊國貴族、將門之后,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1],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2]孫武年輕時得以閱讀古代軍事典籍《軍政》,了解黃帝戰(zhàn)勝四帝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以及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約公元前517年,孫武因不堪齊國攻爭頻仍,于是離開故鄉(xiāng)千乘,南下吳國,并在吳國結(jié)識了因避難而來的伍子胥,自此成為莫逆之交。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不聽孫武勸阻,出兵攻打新即位的越王勾踐,結(jié)果大敗,氣憤病死。孫武及伍子胥幫助闔閭之子夫差治國練兵,并助夫差成功大敗勾踐,報仇雪恨。相傳孫武晚年退隱江湖,并以其戰(zhàn)爭經(jīng)驗改良《孫子兵法》,使之成為一代巨著。
春秋時侯,有一位著名軍事家名叫孫武,他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hé)閭(lǘ)。吳王看過之后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是不是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說也可以。于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為隊長,并叫她們每個人都拿著長戟(jǐ)。隊伍站好后,孫武命搬出鐵鉞(yuè)(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誡。說完便擊鼓發(fā)出向右轉(zhuǎn)的號令。怎知眾女兵不單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
孫武見狀,又將剛才一番話詳盡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fā)出向左轉(zhuǎn)的號令,眾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說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派人向?qū)O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為,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為隊長。自此以后,眾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復雜的動作都認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
“三令五申”,即反復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
前人對于孫武的評價:
尉繚:“有提十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桓公也。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
韓非:“境內(nèi)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戰(zhàn)者多,披甲者少也。”
白圭:“吾治生產(chǎn),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quán)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shù),終不告之矣。”
司馬遷:“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shè)者。”“ 非兵不強,非德不昌,黃帝、湯、武以興,桀、紂、二世以崩,可不慎歟!《司馬法》所從來尚矣,太公、孫、吳、王子能紹而明之,切近世,極人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