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傳奇歷史故事集
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經典傳奇歷史故事集,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經典傳奇歷史故事集·不自量力
春秋時期,在如今河南境內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個是息國。
公元前712年,息國向鄭國發動了戰爭。
兩個諸侯國雖然都很小,但息國的人力與物力比鄭國要少得多,軍力也要弱得多。戰爭自然以息國的失敗而告終。
事后,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出,息國就要滅亡了。他們分析的根據是:息國一不考慮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勝,三不同親近的國家疏通好關系,四不把自己向鄭國進攻的道理講清楚,五不明辨失敗的罪過和責任是誰。犯了這五條錯誤,還要出師征伐別國,結果遭到失敗,這不是非常自然的嗎?
果然,不久息國被楚國攻滅。——《左傳·隱公十一年》
【求解驛站】表示不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或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
【活學活用】小海對這個任務很感興趣,有心主動接過來,又怕別人笑他~。
【妙語點撥】這個故事啟示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量力而行。不自量力,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失敗到萬劫不復的地步。
【近義】螳臂當車、蚍蜉撼樹
【反義】量力而行
經典傳奇歷史故事集·不求甚解
東晉時期,有一個名叫陶淵明的人,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夸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于忘懷得意,傍若無人。”
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陶淵明不想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于是,授印去職。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后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匿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由于家鄉潯陽一帶水旱災害連年不斷,所以,他靠著微薄的田產,維持著一家老小的生活,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即使如此,陶淵明也不羨慕榮華富貴,而是喜愛清靜閑散的田園生活。他一面耕田,一面讀書寫詩,不僅不覺得苦,反而覺得十分逍遙自在。
大概二十八歲那年,陶淵明為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
先生不知道是何等樣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為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閑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但對所讀的書不執于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為家里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五柳先生傳》
【求解驛站】原意是讀書只領會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多下工夫。現在則指學習不認真,不會深刻理解或不深入了解情況,只想懂個大概。
【活學活用】對待學習應采取認真的態度,那種~的學習方法是不可取的。
【妙語點撥】陶淵明性格的本質特征是追求心靈的最大自由和心態的閑適優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陶淵明生活在一個崇尚自由、盛行玄學之風的時代,政治上的篡奪和殺伐使一意尋求避禍全身的士人極易形成隱逸的品格。陶淵明隱逸性情的形成,應當說與東晉士族文人這種普遍企羨隱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風尚不無關系。
【近義】囫圇吞棗、淺嘗輒止
【反義】窮源竟委、尋根究底
經典傳奇歷史故事集·比肩繼踵
春秋后期,楚國雄踞南方,成為南方最強大的諸侯國,因此有許多比較弱小的諸侯國前來結盟。齊國與楚國相隔不遠,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齊國也與楚國結了盟。但是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每次都想顯擺一下自己的大國風范,借機為難各國來楚的使節。
有一次,齊王派大夫晏嬰出使楚國。晏嬰這人可不一般,他在齊國身居要職,而且口才極好。以前出使楚國的時候,楚王就企圖羞辱晏盡,結果反被他機智地駁回了。所以楚王一聽說這次還是他來出使楚國,早就做好了準備,想趁機侮辱晏嬰,一來報上次的仇,二來也顯顯楚國的威風。他知道晏嬰身材矮小,就特意令人在城門的旁邊開了一個小門,好讓晏嬰來的時候從小門進來,以此來羞辱晏嬰。當晏嬰到來之后,侍衛便讓他從小門進去。晏嬰拒絕從小門進入,很嚴肅地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會從狗洞中爬進爬出。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國,難道也要從這狗洞中進去嗎?”接待他的人頓時沒了話說,只好改道。按照相應的禮節接待晏嬰,眼睜睜看著晏嬰從大門正中昂首闊步地進了城。
晏嬰去拜見楚王,楚王因為在城門那里羞辱晏嬰而沒有得逞,早就憋了一肚子氣,見晏嬰前來朝拜,就故意輕蔑地看了看他,問道:“齊國大概沒有多少人吧?”
晏嬰聽了,馬上回敬道:“我們齊國僅都城臨溯(今山東臨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戶,人人展開衣袖就可以遮住太陽,個個揮一把汗就像下雨一樣,街上人多得肩擦著肩,腳挨著腳。您怎么能說齊國無人呢?”
楚王聽罷,進一步用挑釁的口吻說道:“既然齊國有這么多人,為什么總是派遣像你這般矮小的人來出使我們楚國呢?”晏嬰對楚王的無禮早有準備,不卑不亢地回答說:“大王有所不知,齊國使者,各有各的出使對象。有才賢明的人就被派去出使訪問賢德圣明的君主,無能丑陋的人就被派去出使訪問無能鄙俗的國君。晏嬰我是齊國最丑陋無能的人,所以才被派來出使楚國。”
一席話說得楚王無言以對。本來他是想趁機羞辱晏嬰一番的,沒想到,幾個回合下來卻是自討沒趣,從此楚王再也不敢小看晏嬰和齊國了。
后來,人們根據晏嬰所言:“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引申出“比肩繼踵”這個成語。——《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求解驛站】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著腳根。形容人多擁擠。比肩,肩膀挨著肩膀;繼踵,腳尖碰著腳后跟。
【活學活用】國慶放假三天,那家商場是~,熱鬧無比。
【妙語點撥】傲慢自大的楚王仗著國盛勢強,小看齊國,加上晏嬰幾次讓自己這個一國之君顏面掃地,便借晏嬰之貌,以偏概全,嘲笑齊國無人。對此,晏嬰義正言辭地指出齊國臨淄“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說明齊國人口眾多,不是小國。不僅如此,還借題發揮,用貶低自己的方式,一方面,反唇相譏地羞辱了楚國一番。最終,楚王再次品嘗到了侮辱他人導致的苦果。另一方面,也成功捍衛了齊國的國格,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近義】摩肩接踵、水泄不通、人山人海
【反義】門可羅雀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經典傳奇歷史故事集3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