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數學巨人歐拉介紹
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近代數學先驅之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上的數學巨人歐拉,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上的數學巨人歐拉簡介
歐拉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在那里受教育。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在俄羅斯帝國和普魯士度過。歐拉是一位數學神童。他作為數學教授,先后任教于圣彼得堡和柏林,爾后再返圣彼得堡。歐拉是有史以來最多遺產的數學家,他的全集共計75卷。歐拉實際上支配了18世紀的數學,對于當時的新發明微積分,他推導出了很多結果。在他生命的最后7年中,歐拉的雙目完全失明,盡管如此,他還是以驚人的速度產出了生平一半的著作。
歐拉的一生很虔誠。然而,那個廣泛流傳的傳說卻不是真的。傳說中說到,歐拉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宮廷里,挑戰德尼·狄德羅:“先生,因為(a+b^n)/n = x;所以上帝存在,請回答!”
歐拉的離世也很特別:在朋友的派對中他中途退場去工作,最后伏在書桌上安靜的去了。
歐拉曾任彼得堡科學院教授,柏林科學院的創始人之一。他是剛體力學和流體力學的奠基者,彈性系統穩定性理論的開創人。他認為質點動力學微分方程可以應用于液體(1750)。他曾用兩種方法來描述流體的運動,即分別根據空間固定點(1755)和根據確定的流體質點(1759)描述流體速度場。前者稱為歐拉法,后者稱為拉格朗日法。歐拉奠定了理想流體的理論基礎,給出了反映質量守恒的連續方程(1752)和反映動量變化規律的流體動力學方程(1755)。
歐拉在固體力學方面的著述也很多,諸如彈性壓桿失穩后的形狀,上端懸掛重鏈的振動問題,等等。
歐拉的專著和論文多達800多種。
小行星歐拉2002是為了紀念歐拉而命名的。
歷史上的數學巨人歐拉生平經歷
歐拉于1707年出生在瑞士巴塞爾。1720他十三歲時就考入了巴塞爾大學,起初他學習神學,不久改學數學。他十七歲在巴塞爾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二十歲受凱瑟林一世的邀請加入圣彼得斯堡科學院。他二十三歲成為該院物理學教授,二十六歲就接任著名數學家但尼爾·伯努利的職務,成為數學所所長。兩年后,他有一只眼睛失明,但仍以極大的熱情繼續工作,寫出了許多杰出的論文。
1741年普魯士弗雷德里克大帝把歐拉從俄國引誘出來,讓他加入了柏林科學院。他在柏林呆了二十五年后于1766年返回俄國。不久他的另一只眼睛也失去了光明。即使這樣的災禍降臨,他也沒有停止研究工作。歐拉具有驚人的心算才能,他不斷地發表一流的數學論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783年他在圣彼得斯堡去逝,終年七十六歲。歐拉結過兩次婚,有十三個孩子,但是其中有八個在襁褓中就死去了。
即使沒有歐拉其人,他的一切發現最終也會有人做出。但是我認為做為衡量
這種情況的尺度應該提出這樣的問題:要是根本就沒有人能做出他的發現,科學和現代世界會有什么不同呢?就倫哈特·歐拉的情況而言,答案看來很明確:假如沒有歐拉的公式、方程和方法,現代科學技術的進展就會滯后不前,實際上看來是不可想象的。瀏覽一下數學和物理教科書的索引就會找到如下查照:歐拉角(剛體運動)、歐拉常數(無窮級數)、歐拉方程(流體動力學)、歐拉公式(復合變量)、歐拉數(無窮級數)、歐拉多角曲線(微分方程)、歐拉齊性函數定理摘微分方程)、歐拉變換(無窮級數)、伯努利—歐拉定律(彈性力學)、歐拉—傅里葉公式(三角函數)、歐拉—拉格朗日方程(變分學,力學)以及歐拉一馬克勞林公式(數字法),這里舉的僅僅是最重要的例子。
歐拉的著述浩瀚,不僅包含科學創見,而且富有科學思想,他給后人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科學遺產和為科學現身的精神。歷史學家把歐拉同阿基米德、牛頓、高斯并列為數學史上的“四杰”。如今,在數學的許多分支中經常可以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數、公式和定理。
從所有這一切來看,讀者可能要問為什么在本書中沒有把歐拉的名次排得更高些,其主要原因在于雖然歐拉在論證如何應用牛頓定律方面獲得了杰出的成就,但是他自己從未發現任何獨創的科學定律,這就是為什么要把威廉·康拉德,倫琴和格雷戈爾·孟德爾這樣的人物排在他前面的原因。他們每個人主要是發現了新的科學現象或定律。盡管如此,歐拉對科學、工程學和數學的貢獻還是巨大的。
歷史上的數學巨人歐拉個人貢獻
“歐拉進行計算看起來毫不費勁兒,就像人進行呼吸,像鷹在風中盤旋一樣”(阿拉戈說),這句話對歐拉那無與倫比的數學才能來說并不夸張,他是歷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與他同時代的人們稱他為“分析的化身”。歐拉撰寫長篇學術論文就像一個文思敏捷的作家給親密的朋友寫一封信那樣容易。甚至在他生命最后7年間的完全失明也未能阻止他的無比多產,如果說視力的喪失有什么影響的話,那倒是提高了他在內心世界進行思維的想像力。
歐拉到底出了多少著作,直至1936年人們也沒有確切的了解。但據估計,要出版已經搜集到的歐拉著作,將需用大4開本60至80卷。1909年瑞士自然科學聯合會曾著手搜集、出版歐拉散軼的學術論文。這項工作是在全世界許多個人和數學團體的資助之下進行的。這也恰恰顯示出,歐拉屬于整個文明世界,而不僅僅屬于瑞士。為這項工作仔細編制的預算(1909年的錢幣約合80000美元)卻又由于在圣彼得堡(列寧格勒)意外地發現大量歐拉手稿而被完全打破了。
看了歷史上的數學巨人歐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