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1】
羌瘣——俘趙王遷,滅趙國
羌瘣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名猛將。公元前229年(秦王政18年),羌瘣伐趙。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隨王翦攻趙國,在東陽俘獲趙王遷,滅趙。攻燕國時駐屯中山。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趙國大旱,國內缺糧,人心浮動。秦國在穩定占領區形勢,將韓地改建為潁川郡后,立即轉用兵力于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羌瘣伐趙。王翦率上地(今陜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楊端和率河內(今河南新鄉一帶)兵,分由南北夾擊邯鄲。趙王遷派李牧和司馬尚率軍抵抗。李牧仍采用筑壘固守,避免倉促決戰的方針。秦軍屢攻不勝,形成相持。十月,王翦、羌瘣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代(今河北蔚縣四北),自立為王。秦國在趙地設置邯鄲郡。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三月,王翦軍乘勢猛攻,一舉擊敗趙軍,殺趙蔥,占東陽(太行山以東)。顏聚懼逃。
史料
《史記·秦始皇本紀》(司馬遷):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楊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2】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梁山伯的女孩,既聰明又漂亮。
有一天,他問父親,說他想去求學,父親說那都是男子干的事情,不讓祝英臺去。祝英臺非常的傷心,于是她的丫鬟就給她出了一個主意,說英臺,我們男扮女裝,一起去吧。英臺非常的高興,于是他們扮成男扮女裝的樣子,還互相看了對方一眼,就去父親的房間里了。他們來到了父親的'房間里,連父親都沒有看出來,由于拗不過祝英臺,所以就讓他們去了。
在求學的路上,銀牌遇見了梁山伯,于是他們一起就去求學了。在學校里,他們兩個是一間房間,于是英臺為了不讓發現,它就在兩床之間放了一盆水。并告訴梁山伯睡覺要老實,梁山伯很聽話。可是這也比不過聰明的師娘師娘早就知道了這個秘密。有一天是娘讓祝英臺去他的房間一趟中臺去了,才知道原來是娘早就發現了。但是他卻請求師娘別告訴別人是娘娘,不過就答應了。
這一天,祝英臺的父親給朱英臺寫來了一封信,信上說到他的父親病了,讓他回去一趟。祝英臺只好乖乖的回去,在回去的路上,梁山伯和師娘一起在送祝英臺,在路上祝英臺給梁山伯說梁山伯,我們家有一個九妹跟我長得非常的像,到這學期期末你去我們家提親吧。梁山伯就變答應了,因為他非常喜歡祝英臺這種模樣。
英臺到了家發現父親的病早就好了,父親面說,既然你已經回來了,就不用去了,就待在家里等著去馬家提親吧。英臺非常的傷心,但父親就是不讓他去求學,也不讓他見梁山伯。就這樣,梁山伯變氣死了,他臨死的那天晚上對他的嚇人說,他死后一定要把他埋在祝英臺和馬家的路上。
去馬家提親那一天的路上,下起了傾盆大雨。祝英臺的丫鬟告訴中他,這就是梁山伯的墳墓,聽到后,祝英臺跳下花架就奔過去,跳進了墳墓里。雨過天晴,白云飄在空中,出起了七色彩虹。墳墓旁有兩只蝴蝶一直圍繞著墳墓轉。從此大家就把藍色的那一只叫做梁山伯把粉色的那一只叫做祝英臺。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3】
羽扇輕拂,一襲灑逸的鶴氅隨發髻間的綸巾飄然,八尺之身,冠玉之容,淡雅的眉宇之間閃現出絕非常人所有的英氣。諸葛孔明,這個“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的千古奇才便這樣定格在了歷史長河的畫卷之中……
“千秋有諸葛,看鏡汗吾顏。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諸葛孔明,你定是智慧的化身。吟一曲《梁甫》,未出草廬,已知天下三分;輕搖羽扇,談笑之間,眾位儒生儼然已被辯得啞口無言;濁酒一杯,帷幄于草船,頃刻間已借得曹操百萬之箭;擺八卦,觀天象,竟可算得東風將來此助陣;點一縷淡香,彈一曲空城,便可叫司馬懿十萬大軍落魄而歸……這等神機妙算,何用比于古人,管仲樂毅怎可與之匹敵?“諸葛孔明者,臥龍也。”你怎會辜負于徐庶的這番贊言!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孔明,“忠”這個詞定是你人格魅力最最閃耀的光點。為報先帝的三顧之恩,你臨表涕零“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因念先帝白帝托孤之情,為效先帝興復漢室之任,你悲泣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因而夙夜憂嘆,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六出祁山,欲平定中原,可終究是天妒英才,你滿懷著憂怨逝世于五丈原!
可孔明,你知不知道,又有多少仁人為你嘆息,“你真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啊!”后主劉禪,他是何許人,你比任何人都心知肚明吧!先主對你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你,原是如此清醒的一人,此刻,怎會如此感情論事?你那滿腔的忠義凜然、嘔心瀝血,那樂不思蜀的`劉阿斗,他——怎可意會?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千古諸葛,眾說紛紜,千年的光陰在人世間流轉,靈與肉雖被磨滅在清風間,無法磨滅的是諸葛孔明在世間的偉大人格。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4】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管夷吾字仲,相貌魁梧,博古通今,有經天緯地之才。可是他年輕的時候很窮,和鮑叔牙一起下海做生意,賺了錢的話,他就偷偷多分給自己一倍。老鮑明知這些,但是并不在意,他欽佩的是小管的.才能。
齊襄公有兩個兒子,長子名糾,魯女所生;次子名小白,莒女所生。二人成人后,襄公要請家教輔佐他們。管仲對鮑叔牙說:“我們個輔一人,將來不論誰上了臺,我們都可以互相推薦。”于是,管仲做了太傅,輔大公子糾;鮑叔牙做了少傅,輔少公子小白。
后來,小白惹怒了襄公,和鮑叔牙一起出奔莒國;管仲則在齊公無知篡奪了王位后,和糾一起投奔了魯國。那個無知也是倒霉,只當了一個月的候爵就被襄公昔日手下的眾臣砍了頭。這下輪到襄公的兩個兒子來爭奪王位了。管仲對魯侯說:“小白在莒,近水樓臺,我愿領一支人馬去截擊他。”魯侯給了他三十乘兵車,星夜直奔莒國。小白呢,他向莒國借了一百乘兵車,這會兒正急匆匆地趕往齊國。管仲在即墨這個地方攔住他,勸他讓大哥來主持喪事。鮑叔牙上前來呵斥,要催兵前進,管仲突發冷箭,射中小白。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栽到車上。管仲見偷襲得手,便勒轉兵車,如飛遁去。管仲回報魯侯,小白已經一命嗚呼,魯侯放下心來,一路飲宴,和公子糾緩緩前行。半路上卻有消息傳來,說小白在齊即位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管仲那一箭正射在小白衣帶的王鉤上,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頭裝死,連鮑叔牙都給蒙過去了。老鮑見小白沒事,便讓他換上便服,抄小路直達臨淄。齊國的大臣見小白到了,就立他為君,這就是歷史上大大有名的齊桓公。接下來,齊魯兩軍干了一仗,結果齊軍大勝,魯侯衡量得失后,殺了公子糾,又把管仲押送齊國,好讓齊桓公報一箭之仇。沒成想鮑叔牙在齊桓公跟前力薦管仲,齊桓公自己也深愛管仲的治國之才,拜他為國務院總理,統管齊國內政外交,官比鮑叔牙還大呢。
魯侯放虎歸山,做了件大蠢事,真是懊鬧不已。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5】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爸爸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爸爸說,“我和我們的鄰居杰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于爬上去了。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后面。后來,鉆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爸爸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爸爸一起大笑起來。爸爸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么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6】
戰國時,孫臏經墨翟推薦,來到魏國與其同學龐涓一起為魏王效力。
一次,龐涓設酒宴與孫臏談論兵法,孫臏對答如流,還提出了一些問題,使龐涓“不知所出”。后來在魏王面前試兵布陣,孫臏又將龐涓的陣法一一識破,而且還擺出精巧陣法,使龐涓“茫然不識”。
龐涓本來就嫉妒孫臏的才智,而如今孫臏來到魏國,對他的地位已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于是,龐涓便施用詭計,誣陷孫臏私通與魏國不和的齊國,并以省親掃墓為由,準備叛魏赴齊。魏王不辨真偽,就將孫臏革職,由龐涓去問罪。龐涓本想殺掉孫臏,但想起《孫子兵法》尚未騙到手,又假惺惺地裝起慈悲來。他對孫臏說: “魏王本要判你死罪,是我再三懇求才改為刖足黥面。”心誠意善的孫臏信以為真,在肢體殘疾的情況下還恭順地為龐涓默寫《孫子兵法》。幸好龐涓的一位家丁起了憐憫之心,將真相告知孫臏。
孫臏雖然知道了龐涓的蛇蝎之心,但如今自己肢體殘疾,如何逃脫龐涓的魔掌呢?想來想去,最后才找到一條妙計,既然龐涓加害于我是因為我的.才能,何不采取 “能而示之不能”的辦法來脫身呢?于是,孫臏裝起瘋來。只見他披頭散發,痰涎滿面,時而大哭,時而又大笑。龐涓聞訊,親自趕來察看,孫臏更是“瘋性”大發,表演得惟妙惟肖。龐涓仍有疑心,于是又叫人把孫臏拖到豬圈,送酒食試他。孫臏將酒菜打翻在地,反而嚼食遞給他的糞便,龐涓這才信以為真。眼看著孫臏如今已變成了行尸走肉,龐涓漸漸地放松了警戒,任孫臏在豬圈里爬來爬去。
后來,齊國想辦法救出了孫臏,然后任命孫臏為軍師,在馬陵道與魏軍開戰,孫臏終于設計殺了龐涓,報了深仇大恨。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7】
唐敬宗寶歷年間,亳州一帶傳說出產圣水,有病的人喝了以后立即痊愈。于是從洛陽到長江以北幾十個郡的人,爭相捐錢取水,亳州人獲利上千萬錢。消息不斷傳遞,就像真的一樣。當時李德裕在浙西任職,他叫人在市集上用鍋盛上圣水,放五斤豬肉進去煮。宣言道:“如果真是圣水,豬肉就應該沒有任何變化。”不久之后,肉煮熟了。從此人心稍微安定一些,妖言也就在不久以后平息了。
謠言生事,在中國歷史上時常出現,往往造成規模不小的震蕩。美國漢學家孔飛力寫過一本《叫魂》,就是取材于乾隆時期的`真實歷史事件,此事牽動了整個國家機構,波及華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這類事件,與中國歷史的獨特架構有關,因為中國傳統上官民劃分很嚴格,百姓基本上處于自治之中,但是又極其缺乏教育資源,人格單一,比較容易受謠言的影響。遇到這種事件,最忌諱興師動眾,使用強權彈壓,《叫魂》中乾隆帝就是這樣主導了一幕鬧劇。李德裕很鎮定,認識到此類事件只是針對民眾的心理層面,所以無須大動干戈,只要消除民眾心中的迷惑,用科學的方法來證偽,謠言就會不攻自破。
李德裕的手法中,值得我們推敲的是如何利用公共政策解決特殊問題。謠言生事屬于“私”的范疇,最好的方法是將問題擺到臺面上,用正常的方法解決。這樣處理,所耗費的人力和物力是比較合算的。相反,如果換一種手法,很可能會亂上添亂,耗費很大不說,收效也無法令人滿意。
統籌全局者忌諱自亂陣腳,處理緊急事務盡可能運用正常的手段。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8】
一位曾擁有英國最高權位的鐵娘子,但背后卻承受著無限的孤獨和悲哀。
撒切爾說過:在我的世代,沒有女性會成為首相。
然而她做到了,她成為了英國第一任女首相,向人們證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還可以完成一些男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撒切爾學習很努力,但并不算有天賦,成績并不突出,但卻靠著刻苦學習考上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的撒切爾在25歲時,就成為了保守黨女性候選人。
就在這時,她遇到了擁有家族企業的富商丹尼斯,丹尼斯對年輕漂亮、又具有政治頭腦的撒切爾一見鐘情。不久,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結婚兩年后,生了一對龍鳳胎。
初為人母的撒切爾并沒有對一對龍鳳胎有過多留戀,兩個多星期后,就繼續投身政治事業去了。在愛情上,丈夫丹尼斯一直在撒切爾的身后默默的支持著她從政,撒切爾獲得了婚姻上的幸福,在親子關系上,卻是一位失敗的母親。
她忙于政治活動,疏忽家庭教育,成了“母慈子敗”的案例。
晚年的撒切爾曾坦言: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絕不會步入政壇,因為我的家庭已經為我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由于一直忙于政治活動,撒切爾沒有時間陪伴子女。女兒與她的關系非常冷淡,兒子雖然跟撒切爾的關系很親密,但兒子卻一直不給她爭氣,學習成績差,還依仗母親的權勢在學校里稱王稱霸,連老師都不敢管。
成年后,兒子參加拉力賽,在沙漠中走失。得知兒子出事的撒切爾后,出任首相以來,第一次在公眾面前落淚,懇請各國政府幫忙解救兒子。被營救后,撒切爾的兒子又因在酒店里消費大量酒水拒不支付,并認為政府解救他理所應當,與外交官和酒店工作人員爭執不休,最后以警方介入而告終。
此后,又借著母親的地位和妻子的.錢財,從事一系列冒險活動攬財。最終,因參與幾內亞政變,在南非被捕,判4年監禁緩期執行,并處以31.3萬英鎊罰金。撒切爾聞訊立刻帶著罰金去南非,才把兒子撈回來。
撒切爾教子無方,成了英國媒體公認的“母慈子敗”的案例。
她輕度中風,失去了部分記憶。撒切爾說:家就是你沒事可做時去的地方。
在與丈夫50年金婚紀念日時,撒切爾因輕度中風,失去了部分記憶。兩年后,丈夫去世,對她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記憶力越來越差,經常還認為丈夫還活在世上。喪夫之痛讓撒切爾久久不能釋懷,曾有一次深夜醒來,她換上盛裝,非要去墓地看望丈夫。
77歲生日時,撒切爾只收到了4張賀卡,她擺在桌子上,對著它們發呆。兒子遠在西班牙居住,女兒在瑞士,孫子在美國,平時都很少回英國探望她。撒切爾的女兒說:母親不應過于期待成年子女不時的回家看望她,家人不在身邊的日子誰都經歷過,我們年幼時也總見不到母親。
3年后的大壽,也許是懷念曾經熱鬧的日子,她宴請了650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查爾斯王儲和當時的首相布萊爾都來為她祝壽。撒切爾又展露出了以前的風采,臉上洋溢著曾經的笑容,但這一切都是那樣短暫。
她的晚年凄涼得令人唏噓。在之后漫長而又孤寂的歲月里,撒切爾經常突發中風,后來連看報都變得困難了,經常看了下一句就忘了前一句。晚年的撒切爾飽受著精神上的雙重折磨,除了病痛摧毀了她身上鐵娘子的烙印,更可悲的是,子女關系的冷淡與疏遠。
彌留之際,房間里放滿了丈夫、兒子、女兒、孫女和孫子的照片,卻沒有一位至親陪在身邊,陪伴她的只有醫生和護士。即便去世之后,兒子和女兒也不愿意第一時間趕回來,打理撒切爾的后事。
但撒切爾這令人唏噓的凄涼晚年,又怨的了誰呢?家怎么能夠是沒事可做時去的地方?在本該需要關愛兒女的年代,忽略了女兒,最后得到的是女兒對她的冷漠,又把泛濫的愛給了兒子,兒子在她的溺愛之下,成了“混世魔王”“商業扒手”。
人到暮年,家庭才是我們最后的歸宿。事業可以帶給你名聲、地位和成就感,但當你卸下盔甲,夜深人靜的時候,當你年華老去的時候,名聲會隨著時間淡去,成就感也會消退。
也許錢會留下,但到了垂暮之年,金錢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家庭才是我們最終的后盾和歸宿。
受傷時家是遮擋風雨的傘,開心時家是洋溢幸福的河。
事業永遠無法取代家庭成為人情感的港灣。
擁有幸福的家庭才是人生的目的,事業只不過是為了維護家庭幸福而采取的一種手段。
可惜,撒切爾到了生命的最后階段,才明白。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9】
十九世紀英國化學家拉姆賽,少年時代便遠離父母,只身到德國留學去了。孩子出門在外,最使父母擔憂的,就是孩子能不能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的時間。因此,在給兒子的第一封信中,父母就問:“你年齡小,又單身在外,不知你是如何安排學習、生活和娛樂方面的時間的?望兒見字,即回信詳告。”
拉姆賽立即回信詳述道:“我每天五點半起床,六點到七點自修,吃早飯。七點到八點上第一堂課。八點到九點上第二堂課。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在化學實驗室做實驗。下午三點到五點自修。五點到六點又上課。現在是晚上八點了,我又必須開始工作了。”
父母看了來信,心想,這孩子的好學精神固然可佳,但長此以往地這樣晝夜攻讀,會把身體搞垮的。于是,兩人商量一番后,馬上又寫信開導兒子:“你當然要抓緊一切時間學習,看起來,你已懂得了時間的重要性,可你還沒有真正理解合理安排的科學性。而不懂得合理安排時間,一旦搞壞了身體,那將會使你失去更多的時間。所以,學習和工作的弦不能繃得太緊,你還必須安排一定的`時間娛樂,這對你今后更有效地學習,肯定會有幫助的。”以后,父母又不斷去信,幾次三番地幫助拉姆賽制訂和修改作息時間表,并再三囑咐他必須嚴格按照既定的時間表去做。拉姆賽遵循父母的教導,終于修訂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在里面加上了跑步、打球、游泳、跳舞等項目。
從此以后,拉姆賽不僅珍惜時間,埋頭學習和研究工作,而且他原來顯得瘦弱的身體也鍛煉得格外健壯了。這一切為他日后的成才鋪平了一條堅實的道路。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10】
在夏朝以前,國家還沒有形成,那時候的帝王,遠不如后來帝王那么闊氣,享有許多特權;而是純粹的人民公仆,只有盡義務的份兒。帝王的子女也沒有什么太子,公主之類的特殊稱呼,身份也尊貴不起來,和百姓的子女一樣。
炎帝有一個女兒,名叫精衛,性格開朗活潑,喜歡打抱不平。有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個大孩子把小孩子當馬騎。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還不肯罷休。
精衛走過去,指著大孩子的腦門怒斥道:“你這個人太不知羞恥,欺負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氣,去打虎打熊,人們會說你是英雄。”
大孩子見精衛是個小姑娘,生得單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從小孩背上跳下來,走到精衛面前說:“我是海龍王的兒子,你是什么人?竟敢來管我!”
精衛說:“龍王的兒子有什么了不起,我還是炎帝的女兒呢,以后你少到陸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掛到樹上曬干。”
龍王的兒子說:“我先讓你知道知道我的厲害,往后少管小爺的'閑事。”說著動手就打。
精衛從小跟著父親上山打獵,手腳十分靈活,力氣也不小,見對方蠻橫無禮,并不示弱,閃身躲開對方的拳頭,飛起一腿,將龍王的兒子踢個嘴啃泥。
龍王的兒子站起來,不肯服輸,揮拳又打,被精衛當胸一拳,打個昂面朝天。龍王的兒子見打不過精衛,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過些天,精衛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開心,剛巧讓龍王的兒子發現了。他游過來,對精衛說:“哪天在陸地上讓你撿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門前,趕快認個錯,不然我興風作浪淹死你。”
精衛倔強地說:“我沒錯,認什么錯。” 龍王的兒子見精衛倔強,根本沒有服輸的意思,立即攪動海水,掀起狂風惡浪,精衛來不及掙扎,就被淹死了。
精衛死后,變成一只紅爪白嘴的小鳥,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銜來石頭與樹枝投向大海,并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像是在激勵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11】
在我的腦海中,有許多印象深刻的歷史人物:劉邦、項羽、曹操、諸葛亮、岳飛、鄭成功、戚繼光……其中讓我最感動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諸葛亮姓諸葛,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人稱臥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軍事家。他一生追隨劉備,多次為劉備打仗時出謀劃策,幫助劉備取荊州,得馬超,破許昌……一生為蜀國立下的功績不計其數,直到劉備死后,諸葛亮為報答劉備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由于大將魏延的不慎,在五十九歲時去世,死前留下了一個圖本和以后出事的應對措施,幫助蜀國在他死后仍然像以前那樣興旺了一陣子。
諸葛亮一生經歷過許多大的戰爭,且計謀大部分是諸葛亮出的。比如說草船借箭:周瑜心胸狹窄,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方設法的要除掉諸葛亮。這時正值秋日,在許昌整頓了一年的曹軍現已精神煥發,準備駕船攻打江南。周瑜得知消息,本想全力抗曹,可是軍中卻缺少弓箭,周瑜便想出一計,讓諸葛亮趕造十萬支箭,若十日內沒有完成,便軍法處置。然而諸葛亮并沒有抱怨,而是說只需三日便可完工。周瑜嘲笑諸葛亮說大話,于是便任由他去了。
第二天,諸葛亮把從魯肅那里借來的二十艘快船推入水中,船上插滿了草人,并下令向曹軍水寨進發。這一天正好有霧,曹軍的視線不好,錯把草人當成了士兵。霎時間,曹軍朝草船萬箭齊發,都射在了草人的身上。每條船上足足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上輕而易舉湊齊了十萬多支箭,周瑜啞口無言,計劃落空。
諸葛亮最令人感動的便是他對劉備的`忠心。他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劉備疾病纏身的那一段時間里,諸葛亮對他的關懷能說是無微不至。劉備死后,有才能的諸葛亮并沒有稱王稱帝之心,而是全力幫助后主劉禪帶兵打仗,管理國家大事,對待劉備的孩子就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那樣,可是蜀國有才能的人都相繼死去,諸葛亮一個人獨木難支,難管朝政,最終死去。他在臨死時還在關心著國家大事。
諸葛亮這個令人感動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熠熠生輝,永遠不會被人們忘卻。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12】
我們在品三國的時候,看的是曹操的老奸巨猾,看的是關羽的至死忠誠,看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是,你有沒有看到一個非常倒霉的人呢?這個倒霉的家伙就叫蔡邕。蔡邕倒霉就倒霉在他的才華上。
蔡邕非常有才,而且是多方面的人才!經史、天文、數學、繪畫、書法、音樂等,都有很深的.造詣。正因為他的才華橫溢,他才被“群芳”所妒。有人妒出了“高血壓”,有人妒出了“心臟病”,有人妒得沒治了短了命,有人惱得恨不能一腳將他踩進泥坑里。
蔡邕作為議郎,曾被漢靈帝召進宮中商策。他直言不諱地斥責“帝貪,政暴,吏酷”,說了一大堆壞話。大宦官曹節聽了這些話后心里特別不舒服,逼著皇帝治蔡邕一個“議害大臣”之罪,不僅下了獄,而且還要處死。幸虧有忠臣死諫,他這才保住了頸上人頭,被流放到朔方邊地。
宦黨曾派刺客一路追殺欲將他致死途中,但刺客卻被他的忠勇之氣深深打動,未忍心對他下狠手。一招不靈,宦黨自然不會死心,他們又賄賂地方官員,讓地方官員找個適當的機會除掉他。好在那地方官也是個好官兒,十分羨慕他的才華,非但沒有下手,反而將此事透露給他,讓他多加小心處處留神。蔡邕就這樣絆絆磕磕、慌慌張張、窩窩囊囊地活了一陣子。
這以后,蔡邕上書皇帝,要求寫《后漢書》,皇帝便詔免他的“罪過”,令他返回原郡。可是,蔡邕在即將返鄉的時候又生出了波折——當地太守、大宦官王甫的弟弟為他餞行,他死活不買這個賬,結果又被上書誣告,他被迫逃到了江南。這一逃,就是十二年。
那個大奸臣董卓。他威逼蔡邕進宮,若不進宮就要誅滅他的九族。蔡邕為了他的九族免災,被迫應召。可他應召不久,壞事情又來了——董卓被王允滅了九族。董卓死后,蔡邕對董卓念念不忘,毅然當市撫尸大哭。這讓妒忌他、仇視他很久的王允抓住了把柄,立即逮捕他欲判死刑。可惜的是,是否要判蔡邕死刑的爭議尚未停止,蔡邕就死在獄中了。
蔡邕真是一個倒霉透頂的人才啊。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13】
豐子愷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的文章生動坦誠,漫畫多以兒童作為題材。他本人就葆有一顆善良、童真的心。
豐子愷共有7個子女。他在漫畫里畫得最多的是大女兒阿寶。有一回,阿寶拿了一雙軟軟的新鞋子,并脫下自己腳上的那雙給凳子穿上了,還得意地叫: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她母親連忙喊:別弄臟了襪子!然后立刻把阿寶抓到藤榻上,動手毀壞她的創作。豐子愷卻很贊同女兒的`調皮,反倒覺得自己的太太何等煞風景且野蠻。
除了喜歡自己的孩子,豐子愷也很喜歡和鄰居家的小孩打交道。
芳芳剛上小學的那段日子,爸爸媽媽因為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家里,一個偶然的機會,豐子愷得知她午飯沒有著落,便欣然邀請她到家里共進午餐。
豐子愷的慈祥、親切和幽默使這個認生的女孩很快就融入了這個溫暖的家庭。豐子愷帶著芳芳和萍萍熟悉日月樓的上上下下,給她們看他在日本留學時從當地帶回來的各種日本漫畫書以及各種畫集。
在工作之余,豐子愷常常會從口袋里掏出小本子,生動地速寫出姐妹倆聽女兒豐一吟講故事時的聚精會神、初學打毛線時的笨拙滑稽、逗阿咪(家貓)玩耍時的笑逐顏開以及妹妹坐在痰盂上梳頭扎辮的天真可愛畫面妙趣橫生,帶給孩子們無盡的歡快和驚喜!
一次,女兒豐一吟帶著外甥、外甥女、芳芳和萍萍一同出去春游。回到日月樓后,孩子們興奮得嘰嘰喳喳講個不停,惹得豐子愷從樓上的工作室下來看熱鬧,聽孩子們七嘴八舌的描述。此時,豐一吟開始教唱《送別》,不料唱到一半被豐子愷制止了,他對女兒說:小孩子哪懂什么知交半零落啊,我給他們另外寫一個!一時興起的豐子愷沉思片刻后,張口就哼唱起新版《送別》來:星期天,天氣晴,大家去游春,過了一村又一村,到處好風景。桃花紅、楊柳青,菜花似黃金,唱歌聲里拍手聲,一陣又一陣。
充滿童趣的歌詞不必解釋,孩子們一聽就完全懂了。這首詞,后來配上朗朗上口、優美動聽的樂曲,于是豐家老小百唱不厭。除了這一首,豐子愷還會教孩子們唱其他兒歌。
豐子愷的童真正是來自同這些孩子們長期的相處,也更是來自他愛孩子的那顆心。
歷史人物的歷史故事【篇14】
戰國時期,趙國有兩個出名的將相--廉頗和藺相如。在廉頗以軍功升為大將軍,成為趙國重臣的時候,藺相如還是趙國宦者令繆賢家里的舍人。公元前283年,秦國提出要以十五座城來換取趙國的和氏壁,藺相如因此而出使秦國,他經過機智巧妙的斗爭,挫敗了秦國巧奪和氏壁的陰謀,完壁歸趙。接著,他又在公元前279年的澠池會上智斗秦王,維護了趙國的尊嚴。澠池會后,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地位比廉頗還要高。
這樣一來,廉頗惱火了,他對人說: "我為趙將,有攻城戰野之大功,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況且他是個出身低下的人,我實在感到沒臉見人。"并揚言說:"我見相如,必辱之。"
藺相如聽說以后,便處處忍讓,盡量不和廉頗碰面。上早朝時,他經常推說有病,躲在家里不去和廉頗爭位次。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碰巧遇上廉頗,相如連忙吩咐車夫引車避開。對此,藺相如身邊的人很生氣,紛紛對藺相如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而來侍奉您,是欽慕您的高義啊。如今您和廉頗同為國家重臣,他口出惡言而您卻一味畏避,害怕得如此厲害,就是平常人也感到羞慚,何況身為國家重臣呢?!我們不成器,請求離開您。"
藺相如堅決不讓他們走,并解釋說: "你們想想看,是秦王厲害呢,還是廉頗厲害?秦王那樣的威風,我還敢在秦國的朝廷上當面斥責他,我雖然不中用,也不會單單懼怕廉將軍。我所顧慮的是: 的'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我國,僅僅是因為我們將相和睦。兩虎相斗,其勢不俱生。我和廉將軍好比兩只虎。我所以采取忍讓態度,正是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而把個人恩怨放到末位呀!"
不久,廉頗就知道了這些話,對照自己的言行,他深感內疚和悔恨。為了表示自己認錯改過的誠意,廉頗脫去上衣,背著荊杖,由賓客領著來到藺相如家里請罪。一見到相如,廉頗就懇切地說: "我這個粗魯的人,只顧使氣任性,不知道您竟能這樣寬宏大量地對待我。"于是,兩個人重新和好,結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