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挾持天子以令諸侯中的天子是誰
漢獻帝劉協從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但漢獻帝劉協畢竟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誰掌握了漢獻帝劉協,誰就能以皇帝的名義向其漢獻帝劉協地方割據政權發號施令。曹操挾持天子以令諸侯中的天子是誰?
這個道理雖然簡單,真正明白的人卻不多,袁紹就不懂。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紹謀臣沮授曾勸說漢獻帝劉協,如果能“西迎大駕,挾天子而令諸侯”,就會收到沒有誰“能御之”的功效。袁紹偏偏不聽,覺得獻帝是個廢物,把漢獻帝劉協弄來還得養著,怪麻煩的。可見袁紹根本不是個政治家,雖然空有雄兵猛將,卻不懂軍事不過是政治的工具,最后難免失敗。
而曹操更是早有此識。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做東郡太守不久,皇室劉邈在獻帝面前稱贊曹操忠誠,曹操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治中從事毛玠向漢獻帝劉協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漢獻帝劉協覺得是說到了點子上。
獻帝東遷后,曹操覺得機會來了,當時宮中食用困乏,曹操便經常向獻帝進獻食品和器物。獻帝還在洛陽時,曹操就曾向漢獻帝劉協進獻過縫帳2頂,絲線10斤,山陽郡所產的甜梨2箱,稗棗2箱。獻帝都許后,曹操更是經常進獻,其中有桓帝時賜給漢獻帝劉協祖父曹騰的家藏器物,也有屬下陸續搜尋到的一些宮中流失的器物。
迎接漢獻帝來許昌,是曹操的另一個杰作。漢獻帝劉協最初提起此議時,只有荀彧贊同,并極力說明迎獻帝的迫切性和對今后斗爭的有利性,說這是一件“大順”、“大略”、“大德”的事。但最初的迎接由于董承等人的阻攔并未如愿。后來董承為抵抗韓暹的勢力暗召曹操到洛陽。部下董昭又提醒漢獻帝劉協只有把獻帝迎到漢獻帝劉協的地盤許昌,方可成就大業,萬事無虞。這樣,曹操借口京都無糧,要送獻帝到魯陽就食,把獻帝安全轉抵許昌。建安元年(196),漢獻帝遷都于許昌。
曹操對獻帝的物質保障和適度尊重,果然得到了漢獻帝劉協所期待的巨大回報。獻帝授給曹操節鉞,錄尚書事,任司隸校尉,遷都許昌后,又任命漢獻帝劉協為大,實際獲取了高出于所有文臣武將的地位。
漢獻帝劉協在許都雖然衣食無憂,卻也無所事事。特別是雖然是貴為天子,曹操也還算尊重自己,但漢獻帝劉協卻時時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于曹操不斷地誅除公卿大臣,不斷地集軍政大權于一身。建安元年八月,曹操進駐洛陽,立刻趁張楊、楊奉兵眾在外,趕跑了韓暹,接著做了三件事:殺侍中臺崇、尚書馮碩等,謂“討有罪”;封董承、伏完等,謂“賞有功”;追賜射聲校尉沮俊,謂“矜死節”。
然后在第九天趁漢獻帝劉協人尚未來得及反應的情況下,遷帝都許,使皇帝擺脫其漢獻帝劉協勢力的控制。此后,漢獻帝劉協還加緊步伐剪除異己,提高自己的權勢。漢獻帝劉協首先向最有影響力的三公發難,罷免太尉楊彪、司空張喜;其次誅殺議郎趙彥;再次是發兵征討楊奉,解除近兵之憂;最后是一方面以天子名義譴責袁紹,打擊其氣焰,另一方面將大讓予袁紹,穩定大敵。
相關人物:
漢獻帝,名劉協,字伯和,漢族,祖籍江蘇沛縣,生于洛陽。生年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卒年青龍二年(公元234年)。父漢靈帝劉宏,其生母是王美人,由于備受漢靈帝的寵愛,公元189年,董卓將少帝劉辨廢殺,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公元192年,王允與董卓養子呂布襲殺董卓。劉協又落入李傕、郭氾手中。
公元195年,李傕、郭氾內訌,李傕將劉協劫走,長安城被焚燒成廢墟。
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并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后被迫傳位于曹丕。
公元234年,劉協病死。享年54歲。死于魏青龍二年(234年),終年54歲。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崩,劉協為陳留王。劉協隨劉辯在袁紹等人誅殺宦官時,被宦官張讓和段圭綁架,遇到董卓。董卓曾和少帝談話,少帝語無倫次,再和劉協談話,劉協則將事情經過完整交代。董卓認為劉協賢能,且為董太后所養,又自以為與董太后同族,遂有廢立之意。董卓后來立劉協為漢獻帝。在董卓等人挾持漢獻帝作亂時,漢獻帝劉協采取以虎驅狼的辦法,利用曹操保駕卻被曹操控制。漢獻帝不甘為曹操控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曾經發衣帶詔密令舊臣除去曹操,結果事情敗露,使多人喪命。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欲聯合劉備、孫權殺死曹操,又因事情敗露而致使宗族200余人喪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威逼漢獻帝立其女為皇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漢獻帝禪位曹丕,自己被封為山陽公,死后葬于禪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