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簡介
清圣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經濟上很有作為,使得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康熙皇帝簡介,歡迎大家閱讀。
康熙皇帝簡介
康熙就是愛新覺羅·玄燁,出生在1654年5月4日。1661年2月5日,順治帝福臨駕崩,遺詔中傳位于玄燁,所以康熙在1661年2月17日即位,但也有人認為康熙是在1661年2月7日登基的。以1662年為康熙元年。按此推算當時的康熙帝虛歲為8歲,因此康熙皇帝是8歲就登基了,但親政是在康熙14歲的時候。
康熙因年幼,孝莊又拒絕大臣所謂的垂簾聽政,所以當時國家大事的決斷權是在順治臨終前任命的四位輔政大臣手里的,居首的是索尼,主要的責任就是批閱奏折,但是年紀很大了。第二是蘇克哈薩,雖然富有才干,但是和鰲拜不和。第三是遏必隆,其人圓滑,不與人相爭,后來和鰲拜沆瀣一氣。鰲拜雖然位居第四,但是野心十足,在索尼退權后,與遏必隆一起在旗權斗爭打壓蘇克哈薩,不把小皇帝看在眼里,但是這時孝莊下了一步好棋,那就是讓12歲的康熙大婚,大家都知道皇帝大婚基本就是要親政了,孝莊讓索尼的孫女成為正宮皇后,又娶了遏必隆的女兒為妃,這里康熙和孝莊基本就贏了。
索尼是個外姓大臣,本來皇后是該從草原黃金家族娶的女兒比如福臨的兩個皇后都是科爾沁部,從蒙古草原的王爺家來的,但是孝莊讓索尼家族成了自己的盟友,四大輔臣中索尼是一人獨大的,所以康熙的大婚為他日后的親政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果然在1667年,康熙正式親政,然后在1669年,康熙出其不意的將鰲拜擒拿,這里邊索尼家族(比如索額圖)出了不少力。
康熙皇帝叫什么
康熙叫愛新覺羅·玄燁,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朝入關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是清圣祖玄燁時的年號。康熙意為安寧興盛,是萬民安康、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從8歲登基,14歲親政后,在位時間為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孫子乾隆為避免與康熙相爭,雖然長壽至89歲,但執政60年就讓位給嘉慶帝了。
康熙的幼年其實是不幸的,因為生母是不受寵的庶妃,而康熙出生時,順治寵愛董鄂妃最盛,所以康熙并沒有受到順治的重視,后來2歲的康熙得了天花,靠著頑強的生命力活了下來,長到8歲,父親順治卻被天花奪去生命。
年幼的康熙,童年時鰲拜掌權,但他在祖母孝莊太后的幫助下漸漸成長,最后擒拿鰲拜,14歲親政。康熙在孝莊的照顧下逐漸成為了一代明君,康熙一直被孝莊以帝王標準培養的,所以康熙的習慣很好都來源于孝莊的教導。年幼的不幸讓康熙更加發憤圖強,讀書時康熙每日的必修課,認真的研習儒家經典學習治國安邦之道,據說康熙因為太過勞累一段時間里都需要用針灸治療。
康熙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獻身給了清朝,他在位時的清朝不僅統一了國家,而且還讓沙俄不再侵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但是他也曾為維護不明智的統治權益,發動過文字獄,康熙接受西方的科學教育,但沒有將西方先進的技術進行推廣,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
康熙之死
1722年康熙年紀已經69了,按照舊例他要前往南苑進行秋狩,在這次的秋狩途中,康熙漸感身體不適,所以在當年十一月初七回到了北京,然后一直在暢春園療養。到了十二日,康熙自己覺得身體有所恢復,這讓宮中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氣。但是第二天,康熙健康狀況再次惡化,當天八位皇子奉召入宮,其中包括雍正。
正是這一天晚上康熙駕鶴西去,遺詔中康熙將皇四子胤禛列為自己的繼承人,也就是日后的雍正。雍正即位后,民間傳言康熙是被雍正害死的,在雍正時期有個文人名叫曾靜的就說,康熙病重前,雍正進了一碗參湯,然后康熙就駕崩了。也有研究清史的學者認為康熙當年的病情并不嚴重,為何突然死亡,的確讓人生疑,而且當時一名康熙身邊的意大利籍傳教士馬國賢也說康熙死的時候痛苦萬分,即便不是被毒殺,想必也是發生了重大的變故。所以民間也傳言康熙是死在雍正聯合隆科多、年羹堯等人的陰謀之下。
但是也有人認為雍正的繼位是合理的,這是康熙苦心安排的,而且康熙年近古稀,身體因傷寒引起并發癥也是正常的,而且十二日的好轉也有可能是回光返照,因此康熙應該是正常死亡。但是康熙之死離我們也有300多年了,當年揭不開的真相,我們后人也無法揣測,但是康熙之死,知道的人心里肯定明白是怎么回事。
看了“康熙皇帝簡介”還想看:
1.康熙皇帝簡介
2.清朝康熙皇帝的簡介及死因
3.康熙皇帝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