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為什么反清復明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時期奪得武科舉人,之后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吳三桂為什么反清復明,歡迎大家閱讀。
吳三桂為什么反清復明
明末清初,朝代交替,吳三桂深知自己正陷于兩難境地,當時崇禎 帝已被李自成 威逼,于景山自縊,而自己的父親也幽禁于李自成手中,無論是出于什么考量,歸順大順軍都是吳三桂的第一選擇。
然而當吳三桂意氣之下斬殺李自成派來勸降的使者,并口出狂言稱:“李賊自送頭來。”這一招算是自斷退路了。盡管如此吳三桂仍無心降清,滿懷著僥幸心理,計劃著向老對頭滿清族伸出橄欖枝,望借兵助其平定李自成勢力。然而吳三桂沒想到的是,他向清軍搬救兵,這一搬就將滿清的都城從沈陽搬到了北京,從此再無退路。
可能你會疑問,吳三桂身為明朝將領,擁兵十幾萬,對付李自成難道還怕力不從心嗎?何必引狼入室,令自己再陷囹圄呢?其實當初吳三桂心里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當時明朝已是將傾大廈,關外又是滿清鐵騎虎視眈眈,若是吳三桂傾其兵力與李自成對抗,必定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只能暫且投降清兵,借其兵力一舉殲滅李自成勢力,按照關外少數民族的侵略路數,清軍多半入駐中原后搶奪一番后,便會回到自己的領地,留下慌亂的中原腹地,到時吳三桂便能自立為王了。
然而吳三桂千算萬算算錯了多爾袞 的野心,滿清族遠居關外,不僅僅是覬覦中原豐碩的物資這么簡單,他想要的是鳩占鵲巢,成為中原正主,統一天下。
可見吳三桂起初并未有明確的降清意圖,他只是想借兵對抗李自成,以解心中怨氣,了解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吳三桂在清王朝建立,始終心懷狼子野心,意欲反清復明了。
吳三桂是被封為什么王
吳三桂在明末清初之際,先后奉主于明清兩個朝代,其政治地位極為尷尬,明朝時期曾是明末唯一一支精銳部隊的統帥,卻沒能保住明朝百年基業,后引清兵入關,為清王朝建立也算立下功勞,卻擁兵自重,割據為王。因此吳三桂對于兩個朝代來說皆是矛盾人物,歷史對其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但有趣的是,吳三桂雖為兩朝臣子,但在其立功時皆受封為平西王,可見吳三桂在明清交替之時所處的地位之高,在抓獲南明永歷帝 后,晉升為平西親王。
具體受封過程如下:
崇禎十七年 ,李自成起義進軍北京,長驅直入,連破大同、真定,崇禎皇帝恐京師難保,隨即加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令其退兵寧遠,班師回京,并啟用其父吳襄提督京營。平西王稱號地位僅次于皇帝,可見崇禎對吳三桂極為重視,也可以說吳三桂手上的兵力是落敗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崇禎帝將生家性命全當賭注壓在吳三桂身上。
明朝被李自成推翻后,吳三桂一怒之下投降清軍,做為清軍入關的馬前蹄,成為其入主中原的最大助力,清軍封其為平西王。
康熙元年,吳三桂進軍緬甸,逼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歷帝,并將其于昆明殺害。同年,清王朝晉封其為平西親王。之后吳三桂擁兵自重,割據云南一帶,成為大清王朝的心腹之患。
1678年3月,吳三桂于衡陽稱帝,建國大周,不久因病去世。
看了“吳三桂為什么反清復明”還想看:
1.陳圓圓有什么故事
2.康熙賜名云林禪寺的介紹
3.歷史上吳三桂究竟有多少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