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為什么反清
起初說到吳三桂,我最先想到的是那個“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梟雄,經過著名武俠小說《鹿鼎記》的潤色,人們大多接受吳三桂那個猥瑣反叛虛偽的影視形象。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吳三桂為什么反清,歡迎大家閱讀。
吳三桂為什么反清
明末清初,闖王起義,那是一個紛亂的時代,而在這樣的復雜的情形之下吳三桂能夠游刃于明清兩國,徘徊在義軍之間,不得不說吳三桂是一個讓各方勢力又愛又恨的人才。最終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助滿清一統天下。如此功勞,可以說是滿清統一全國的首功。之后吳三桂被授以平西大,南征云貴滅掉南明的桂王永歷政權,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下,吳三桂已經完全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
新王朝的建立向來是兔死狗烹,更何況如此功高的吳三桂,而且吳三桂手握重兵,性格反復。對于朝廷來說,吳三桂是整個朝廷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這是歷代帝王都不能容忍的。康熙二年,朝廷以各種理由收繳吳三桂的平西大印,弱其兵權。吳三桂同時以苗蠻挑釁為由擴充軍餉,以此對抗朝廷。兩方如此摩擦對立了十年之久,終于在最后爆發開來。少年康熙同樣是少有的雄才君主,為了鞏固滿清統治決心撤藩,吳三桂連同尚可喜耿精忠共同反叛,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王之亂。
綜上所述,吳三桂為什么反清?其實吳三桂只想做個異姓藩王永鎮云南,蔭庇子孫。但朝廷絕不允許威脅國家統治的因素,必須削藩,那么吳三桂反清也就不得不為。總歸來說,還是朝廷與吳三桂之間不可避免的矛盾才是吳三桂為什么反清的原因。
歷史的吳三桂是怎么被消滅的
崇禎 年間,吳三桂旗下的遼東兵團成為了明王朝的最后一口氣,面對滿清的強大攻勢,與李自成 的農民起義,可謂腹背受敵,再加上與滿洲鐵騎的最后一戰——松山之戰,吳三桂的兵力遭受大創。
若是繼續為氣數將盡的明王朝效忠,除了吳三桂本人留下千古忠名,對于出生入死的十幾萬將士來說是一個災難,打著明朝的旗號駐守山海關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尋死路。吳三桂出身武行,他并非死守禮制重典的文臣,更不甘心做崇禎的殉葬品。那么剩下的路該怎么走,一邊是亂臣賊子,一邊是異族韃子,無論是哪一個選擇都將留下千古罵名。
不得不說吳三桂降清的選擇是明智的,他并未陷入狹隘的民族情懷中,而是選擇當時更具活力與野性的滿清,這對于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是進步的,清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比起同期的歐洲國家更甚一籌。
從歷史的大角度上看,吳三桂的選擇對得起中華民族,然而讓他背負亡國叛軍的罵名實在是太局限他了。再者說吳三桂降清后,并未給他帶來安逸享樂的生活,康熙年間,清王朝頒布一道詔書,同撤三藩,將吳三桂世鎮云南的美夢徹底粉碎,氣急敗壞的吳三桂打著“復明”的旗號,起兵反清,然而一個正在上升期的新王朝是容不得前朝叛將動搖的。
康熙十七年 ,吳三桂登基為大周皇帝,建都衡陽,改年號為昭武。同年在衡陽病逝。吳三桂所帶領的勢力不久被清王朝剿滅,三藩之亂也隨即結束。
看了“吳三桂為什么反清”還想看:
1.清代漢人的反抗反清復明
2.歷史上吳三桂究竟有多少兵馬
3.幅軍反清起義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