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的故事介紹大全
蕭紅是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蕭紅的故事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蕭紅的故事介紹
一半骨灰
1942年1月22日,蕭紅病歿香港法國醫院,遵照她的遺愿:身后要能看到大海。在蕭紅去世后的第四天,端木先生帶著筆、墨和裝有蕭紅骨灰的一只花瓶來到淺水灣的一個山坡上,這里上邊是麗都飯店,下邊是游泳場,他把骨灰瓶深葬之后,親筆題寫了“蕭紅之墓”的木牌立于墳前。
端木先生在安葬蕭紅時,即嗅到了沿途一路上的血腥味。他擔心此處墓地不能長久保全,因此特意留下了另一半骨灰放在另一只同樣的花瓶里,秘密地埋葬在圣士提反女校土崖的一棵樹下。法國醫院當時就設在這所教會女校內,蕭紅正故世在這里。
1957年8月蕭紅在香港淺水灣的骨灰被遷回廣州銀河公墓安葬。當時內地反右,端木先生正在接受審查,行動不自由,竟無法親自去廣州迎回蕭紅的骨灰,只能寫了一篇紀念文章以示心跡。這篇題為《紀念蕭紅,向黨致敬!》的文章,發表在1957年8月16日的《廣州日報》上,第一次告訴讀者,蕭紅出生于五月初五端午節,被認為不吉利而說成是陰歷初八生日。逝世于1942年1月22日上午10點,而不是被人誤傳的11點。
至于蕭紅尚有另一半骨灰留在香港的事,端木先生只對好友、廣東著名作家秦牧先生講過,__后,端木先生幾次托香港的朋友到圣士提反女校后山去找尋蕭紅另一半骨灰埋葬地,但是時間久遠,山上樹木茂密,根本無法辨認。因身體原因,端木先生委托香港大學教授小思女士等去女校找尋,小思來信,說后山前幾年已被校方翻耕修整過,沒有什么發現,端木先生非常擔心,認為增加了尋找的難度。
1995年3月,蘇珊娜·浩女士郵寄來包括香港圣士提反女校上個世紀40年代的地形平面圖復制件,希望端木先生能指認出當年埋葬蕭紅部分骨灰的確切地點。但時間久遠,復制件模糊不清,又是平面圖,不好辨認,端木先生憂郁地說:“看來我去了也未必能找到了,蕭紅的那一半要永遠地留在香港了。1996年10月5日,端木先生在北京去世,身前留下遺愿,把他的部分骨灰撒到香港圣士提反女校后山、蕭紅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1997年5月他的夫人鐘耀群女士來到香港,實現了他的愿望。
三個男人
關于蕭紅的影視劇中,常常有“蕭紅和三個男人的故事”之類說法。
1937年,端木蕻良到青島,寫了散文《青島之夜》,問起蕭紅時,端木未多言,對蕭軍更是一字不提。1950年,駱賓基到青島做講座,稱在上世紀30年代的女作家要數蕭紅最好。
1979年,魯海首次給蕭軍寫信,后來又寄去一張觀象一路1號的照片。隨即收到了蕭軍的回信,信中附詩《題青島觀象一路1號故居》:近蒙魯海同志贈以青島觀象一路1號,前所故居小樓照片,感成二律以志。其中第二首正文為:“生離死別兩浮沉,玉結冰壺一寸心。緣聚緣分原自幻,花開花謝罔愴神。珠殘鏡破應難卜,雨走云行取次分。盡有伯牙琴韻在,高山流水哪堪聞。”其中隱隱有蕭紅的影子。1986年夏天,蕭軍重來青島,被問及當年與蕭紅相處時,他提及“那時確實脾氣不好,常對蕭紅發火”,并親口承認“打過蕭紅”。
相逢不識
因為特殊的年代,造成了很多人生的錯亂。當年舒群被捕后便和妻子倪青華失去聯系,到 1980年仍苦思“青華而今安在”,蕭軍也在尋找倪青華。而實際上,倪青華一直健在,曾任鄭州某學校干部,但因為姓名變遷,舒群當年的名字是李書堂,蕭軍的名字是劉均,倪青華根本想不到兩個名滿天下的作家,竟是自己的故人。至于孫樂文,黃宗江等人一直認為他在抗戰中犧牲,實際上,孫樂文在解放后曾任撫順市秘書長。而那一時期,蕭軍也在撫順,二人在同一城市,竟互不知曉,著實可嘆。
蕭紅故居
蕭紅故居,坐落在呼蘭縣城南二道街204號,始建于1908年。蕭紅故居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蕭紅故居是中國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出生地,現辟為蕭紅紀念館,1986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為清末傳統八旗式住宅,青磚青瓦,土木建造,修復后的蕭紅故居青磚院墻,院門面東而開,正門門楣上懸“蕭紅故居”橫匾,乃陳雷題寫,院內五間正房,東西間陳列蕭紅祖母用過的部分物品;西兩間屋展出蕭紅生前照片、中外名人留景、題詞、信函,迎門堂屋擺放著蕭紅故居原貌沙盤,院內有一座2米高漢白玉的蕭紅塑像,后花園西側有碾房一座。
在迎門堂屋中間擺設著“蕭紅故居”原始的砂盤模型。西屋兩間做了展室,墻上懸掛著蕭紅生前的照片和中外名人參觀蕭紅故居的留影三十多幅。還懸掛有美國研究蕭紅的學者葛治文先生、日本前野淑子女士以及著名瑞士女作家趙淑俠女士,加拿大女作家陳若曦女士的題詞;有國內著名作家蕭軍、端木蕻良、舒群、羅烽、白朗、方冰、方未艾,著名書法家廖敬文等人懷念蕭紅的題詞與詩作。在展覽的書柜中陳列著蕭紅的著作、傳記小說、“張家的族譜”、研究蕭紅的論文集;北京“吟紅社”搜集著名的藝術家、作家、詩人贈給蕭紅故鄉的名著,瑞士女作家趙淑俠的贈書和老詩人柳亞子尋找蕭紅墓的拜墓詞以及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參贊邱明倫等人的信函。展柜中還有以尤里?蘇羅夫采夫為團長的蘇聯作家代表團贈給蕭紅故居的紀念章和一些作家的代表作品。 院內有一座2米高漢白玉的蕭紅塑像,后花園西側有碾房一座。
“蕭紅故居”只剩3000平方米,是原面積的五分之二,但它卻以古樸典雅的新貌和不斷充實的“紀念蕭紅的展覽”贏得了來訪者的普遍贊譽。從1986年端午節開放以來,蕭紅故居已接待了上萬名中外游人,僅國際友人就有15個國家的游人來訪。這里已成為北國進行文化交流的文明窗口、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廣大文學愛好者旅游的文化圣地。
蕭紅的歷史評價
林賢治:“蕭紅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
林賢治:“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蕭紅是繼魯迅之后的一位偉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蘭河傳》和《生死場》,為中國大地立傳,其深厚的悲劇內容,以及富于天才創造的自由的詩性風格,我以為是唯一的。”
夏志清:“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評論蕭紅的作品,是“最不可寬恕的疏忽”;夏志清認為“《呼蘭河傳》的長處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實感。”并給予《呼蘭河傳》很高的評價,稱她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之一。”
張耀杰:“蕭紅有文學才華但做人不及格”
馬勇:“蕭紅悲劇源于“五四”鼓勵下的出走”
王東成:“對蕭紅人性的不潔和過錯要作同情的理解”
茅盾說:“《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于它這不像之外,還有別的東西,一寫小說更為誘人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看了“蕭紅的故事介紹”還想看:
1.魯迅與蕭紅的故事
2.蕭紅一生的介紹
3.才女蕭紅的簡介
4.蕭紅簡介資料與作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