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的讀書名言分享
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并于1934年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文學新人,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列寧稱他為“無產階級藝術最杰出的代表”。
在十月革命之前,高爾基支持左派的革命論,特別傾向布爾什維克的暴力革命觀點。但當十月革命爆發后,高爾基轉向布爾什維克的對立面,然后出國,后由于列寧的容忍和斯大林的計謀逐漸回歸,回國后無法抵御權利和利益的誘惑,并最終成為“御用”的“紅色文豪”。可以說,高爾基的政治理念搖擺很大,其感情用事的個性也注定了其后期的悲劇。
高爾基(英譯Maksim Gorky,1868.3.28~1936.6.18),筆名馬克西姆·高爾基(俄語: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列寧稱他為“無產階級藝術最杰出的代表”。主要著名作品與小說有:《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散文:《海燕》。
高爾基
高爾基的讀書名言
1、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
2、真正希望過“很寬闊很美好的生活”,就創造它吧,和那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偉的事業的人手攜手地去工作吧。在生活中,堆積了許多美好的實際的工作,這些工作會使我們的土地富饒,會把人從偏頗成見和迷信的可恥的俘虜中解放出來。
3、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4、時間能醫好所有創傷,就因為它可以使一切死亡,包括所謂的愛和同情。
5、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
6、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樣。
7、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
8、創造靠智慧,處世靠常識;有常識而無智慧,謂之平庸,有智慧而無常識,謂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強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覺活著力量。
9、假使你活著能夠認命,你就會平平穩穩,安安靜靜的活下去。不要頂風站著,有好多東西會隨風吹來的。
10、天才是由于對事業的熱愛而發展起來的。簡直可以說,天才——就其本質而論——只不過是對事業,對工作的熱愛而已。
11、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
12、不要埋怨生活的艱苦,只有軟弱無力的人才埋怨的。
13、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14、如果你們,年輕的人們,真正希望過“很寬闊,很美好的生活”,就創造它吧,和那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偉的事業的人攜手去工作吧。
15、蚊子只不過吸我們一點血,我們不也要打死它嗎。
16、要是在兒童的食物里加一些銅,孩子的骨骼就長不好,會變成矮子,同樣,要是大人中了黃金毒,他的靈魂就會變得渺小,僵死,陰暗,就象一個只值五分錢的皮球一樣……——《母親》
17、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眼的引路人一樣。
18、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的摯友。
19、平民百姓就是造神者!世上無數的民眾!比起教堂里所有的正教徒來,他們才是偉大的殉難者,他們才是上帝!——《懺悔》
20、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
21、人生易逝,惟其事業有時得以垂諸永久。
22、人永遠不能確切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應該問他,他以為自己是什么人。
23、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里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
24、最愛發牢騷的人就是沒有能力反抗,不會或不愿工作的人。
25、熱愛書吧,它會使你的生活變得舒暢愉快,它會幫助你辨別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物,它能教你尊敬別人和自己。
26、貧窮能使人沉淪,也能使人升華。——《蘇聯記游》
27、生活的意義寓于美和追求生活目標的力量,而且,應當使生活的每一時辰都有崇高的目的。
28、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無窮的,趁短的青春,去學習無窮的智慧。
29、也許一切謊言都是美好的,或者反過來,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謊言。世界上難得有什么東西比人們的臆想,夢想和幻想等等更值得注意的了。
30、理智要比心靈更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31、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一級,就更脫離畜生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書。
32、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輕快而舒適的詩,好像新生活的鐘聲在我的生活鳴響了。
33、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的人是不幸的。
34、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35、對人來說,世界是一片暗夜,每個人必須給自己照亮道路。——《在人間》
36、人們的丑惡并非全都是他們自己的過錯……《母親》
37、有時候一個人只有在他死后才能被人理解,就象讀一本好書一樣,只有讀完了最后一行,才能理解。《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