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名言佳句欣賞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下面是王安石名言佳句欣賞。
王安石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系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于為社會服務,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道合一。王安石的散文大致貫徹了王安石的文學主張,所作多為有關政令教化、適于世用之文。
王安石反對西昆派楊億、劉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風,認為“所謂文者,務為有補于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
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也。”(《上人書》)正因為安石以“務為有補于世”的“適用”觀點視為文學創作的根本,王安石的作品多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今存《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歌曲》、《臨川先生文集》等。王安石所著的<<傷仲永>>在初一課本有收錄。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 類別:修養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 類別:道德
人生樂在相知心。 類別:人生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為先。宋·王安石《洪范傳》 宜:應該,應當。 類別:道德
人才乏于上,則有沉廢伏匿在下,而不為當時所知者矣。 類別:人才
人生樂在相知心。 類別:友誼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類別:成功
延伸閱讀:
雄健峭拔、遒勁清新、小詩情韻深婉;詞作不多但意境開闊。王安石的變法對于增加國家收入,有著積極的作用,但王安石急于求成,推行過急,利弊互見,并遭到許多守舊官員反對。王安石又自視過高,不愿接納別人的意見。倡行“市易法”的平民魏繼宗“憤惋自陳,以謂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議,都邑之人不勝其怨。”韓琦在熙寧三年奏疏中稱,“制置三司條例司雖大臣主領,然終是定奪之所”、“不關中書、樞密院,不奉圣旨直可施行者,如此則是中書外又有一中書也。”
熙寧六年(1073年)大旱,安上門監鄭俠畫《流民圖》,圖中流民或身背鎖械,或口食草根,告訴皇上說旱災是王安石造成的,神宗大受刺激,對變法產生重大懷疑。王安石認為“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司馬光又上《應詔言朝廷闕失狀》,熙寧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出知江寧府。變法運動由韓絳、呂惠卿等人繼續執行,呂惠卿師心自用,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滿。熙寧八年二月,召王安石回京復職,繼續執行新法。熙寧九年(1076年)愛子王雱病逝,王安石求退金陵,潛心學問,不問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