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曄的佳句介紹
范曄曾講過,他編纂《后漢書》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內發論,以正一代得失”。這樣明確地提出寫史為政治服務,可以說是歷史上的第一人。因此,范曄特別重視史論。他采用論贊的形式明文評論史事,把史論作為重心,成為《后漢書》的一個特點。范曄還繼承了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編撰思想。他在很多序、論中,打破朝代的斷限,盡量地把某一歷史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其結果描述清楚,力圖有所歸納。
雖然,他所找到的事物內在聯系大多是浮淺的,甚至有的是錯誤的。然而,這種從歷史形勢發展上論述古今變異,總結歷史發展規律的史學研究方法是可取的。例如,在《黨錮列傳》序中,范曄詳細地論述了從春秋到漢末士風的變遷:戰國時期重計謀、尊說士,因而誘導很多人飾巧馳辯進行釣利;漢高祖文禮簡闊,引起人們的輕死重義,怨恚必仇;武帝崇尚儒學,又出現了黨同伐異的紛爭;到桓靈之際,主荒政謬,宦官當權,則造成清議的流行。
他認為,“上好則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其理然矣”。表明范曄看到了某些歷史現象向矛盾的對立面發展,他企圖用“理”來概括說明。在《黨錮列傳》序中,范曄還用四組矛盾的事物來比喻黨錮問題所面臨的矛盾,闡述了作者的樸素辯證法思想,這在過去的史書上是極少見的。
范曄對《后漢書》的體裁問題是動過一番腦筋的。據《隋書·魏憺傳》記載,范曄著書時曾對紀傳體和編年體進行過比較。他說:“《春秋》者,文既總略,好失事形,今人擬作,所以為短;紀傳體,史班之所變也,網羅一代,事義周悉,適之后學,此焉為優,故繼而作之。”這表明在他看來,采用紀傳體寫史比編年體更能全面地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能給后人提供更多的東西。下面是范曄的佳句介紹
學者如取水,終日取而不能逾其量。操瓢者止于瓢;操盎者止于盎。故善學者不自溢其器。 類別:讀書
撥亂反正,以寧天下。 類別:理想
顯譽成于僚友,德行立于有志。 類別:志向
有志者,事竟成。 類別:志向
撥亂反正,以寧天下。 類別: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