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名言佳句
郭沫若 (1892-1978)四川省樂山人。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著名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社會活動家。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郭沫若的名言佳句。
名言佳句分享
我們不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們同樣需要有自然科學和其他方面的巨人。
科學雖不是充實人的全圓,但它是這個全圓的一扇重要的弧面。
人世間,比青春再可寶貴的東西實在沒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誰能保持得永遠的青春的,便是偉大的人。
科學雖不是充實人生的一個全圓,但它是這個全圓的一扇重要的弧面。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優惠的友情,得到仁惠的友情。
天才這個字本來含意極其暖昧,它的定義,決不是所謂“生而知之,不學而能”的。天地間生而知之的人沒有。不學而能的人也沒有。天才多半由于努力養成。天才多半由于細心養成。
我們人人要存著必勝的決心,然而我們也要不怕屢敗的挫折。
寬不必善,猛不必惡,唯在性之所用。為人而除害人者,則愈猛而愈善,對害人者而容縱之,則愈寬而愈惡。
一個人總是有些指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會不知不覺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別人罵不倒。
我們只愿在真理的圣壇之前低頭,不愿在一切物質的權威之前拜倒。
文學是社會現象經過創造過程的反映;反過來,社會要受到文學的創造性的影響被塑造。社會向文學提供素材,文學向社會提供規范。
金錢的魔力實在不小。它已經吃遍了全世界的窮人。
大家都不想活的時候,生命的力量是會爆發的。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于良心的死滅。
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
郭沫若人物評價
郭沫若曾以歌德自況,如周揚曾對郭沫若說“你是歌德,但你是社會主義時代新中國的歌德。”沙葉新則引用恩格斯對歌德的評價指出郭沫若作為偉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兩面。相對于專業的研究者對于他的極度推崇,一般的社會民眾中間也存在對于郭沫若因為不了解,對他性格和心理的誤讀以及對這位天才型人物的苛求而產生的輕視,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溫儒敏教授等一些嚴肅的研究學者將這種“學院派”中間和社會民眾間對郭沫若截然相反的態度稱之為“兩極閱讀”。
對于郭沫若的人品和文品的評價,歷來頗有爭議。郭沫若因私生活中的問題飽受指摘,也在各種運動中春秋筆法,所謂毫無氣節,但郭沫若于中華危難之時投身革命、投身抗戰,足見其是一個能分清大事大非的人。而在晚年的各種明哲保身,更多的也是出于無奈。郭沫若身為文人,不僅對新中國文化研究做出貢獻,也對科學技術發展做出極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