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陳朝
陳朝亦稱南朝陳、南陳(557年~589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霸先所創建,都建康,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地區。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 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有所好轉。
陳氏起源
陳武帝 陳霸先的遠祖是東漢晚期太丘縣的縣令陳寔,世居潁川 許縣(今河南 許昌東)。陳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陳達,西晉 永嘉年間 ,陳達避亂,隨晉朝王室渡江南遷。陳達出任為長城(長興古縣名)令,就在當地定居下來。陳達選擇長興作為定居地時,曾有過預言:“此地山川秀麗,當有王者興焉,二百年后,我子孫必鐘斯運。”到陳達之后的第十代,果然出了個陳霸先。陳霸先青少年時打魚練武,興趣廣泛。古代正史對他青少年時有這樣的評價:倜儻大度,志度弘遠,不理家產,“明達果斷,為當時所推服,”又稱陳霸先“及長,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明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多武藝。”
到陳霸先時,陳達在長興的子孫經過十世繁衍,已蔚然成為人數眾多的大家族,但南北朝 門閥制度盛行,長興的陳家,仍屬寒門。
個人經歷
這是載于史冊中的一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陳霸先。
他以及他所在的六朝中最后一朝——陳朝,因為只有32年的歷史和半壁江山的版圖,讓世人一直誤解甚至是無知,人們更多記得的是他的后代——陳后主以及荒唐的胭脂井,這無疑也加深了人們對陳朝國家積貧積弱、皇帝荒淫無用的印象。
不過,現已83歲高齡的中國當代著名史學家、“六朝史研究會”奠基人、南京大學教授卞孝萱卻是有著不同看法的:“陳霸先是南朝難得的英主。他從一個村官成長為,又由黃袍加身,承擔下了一片支離破碎的江山。可以說他和他所建立起來的陳朝雖然短暫卻非常重要,而陳霸先本人堪稱南朝的第一英主。”卞孝萱這樣認為。
陳霸先的家鄉在今天的浙江湖州 長興縣。根據史料記載,陳氏雖是當地的大戶,但是在門第之見很深的南朝,陳家也只能算作寒門而已。但正是這樣的寒門內,卻出了個未來的英主陳霸先。
《陳書》中稱陳霸先“讀兵書,多武藝”,而《南史》中更是記載他:“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明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多武藝。”在當時,能夠讀史籍、兵書,又多武藝的人可稱得上是文武全才了。
“從村官到皇帝”這就是卞孝萱對陳霸先政治道路的評價。
最初,陳霸先只是鄉間小吏。而后,懷著滿腔報國之志的他,來到梁都建康(今南京)做一個看守油庫的小吏,在得到梁朝貴族的賞識后,平步青云,并因在廣東一帶平叛有功而聲名鵲起。最終,成就陳霸先帝業的是那場著名的“侯景之亂”。通過平定“侯景之亂”,功高一世的陳霸先漸漸控制了梁朝的政權,并于太平二年(557年)廢梁稱帝。
中國歷代先賢對陳霸先的歷史地位和功績都給予了充分肯定。下列人物曾對陳霸先的生平作過深入研究,其評價是極其權威的。
名人評價
魏徵:唐朝宰相魏徵曾是《隋書》、《周書》、《北齊書》、《梁書》、《陳書》五部史書的總監修官,不僅熟悉陳朝歷史,而且具備政治家、史學家的眼光,他在唐太宗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魏徵分析并贊揚了陳霸先為維護中華民族利益而奮斗的一生,認為陳霸先效命舊王朝,立下豐功偉績,功勛不下曹操、劉裕;三分天下,能夠“決機百勝”,雄豪無愧劉備、孫權(高祖拔起壟畝,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奮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漢鼎祚,宋武之反晉乘輿,懋績鴻勛,無以尚也。決機百勝,成此三分,方諸鼎峙之雄,足以無慚權、備矣)。
姚察:陳朝吏部尚書姚察在陳亡被俘,到隋朝后,為隋文帝撰寫陳朝歷史,仍認為陳霸先“英略大度,應變無方,”與漢高祖劉邦、魏武帝曹操一樣同屬偉人(高祖英略大度,應變無方,蓋漢高、魏武之亞矣)。
姚思廉:唐朝散騎常侍姚思廉曾主編了《梁書》、《陳書》兩部史書,他在全面肯定了陳霸先優良品德后,用“智以綏物、武以寧亂、英謀獨運、人皆莫及”四句作出了高度評價(高祖智以綏物,武以寧亂,英謀獨運,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靜難夷兇。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恒崇寬政,愛育為本。有須調發軍儲,皆出于事不可息。加以儉素自率,常膳不過數品,私饗曲宴,皆瓦器蚌盤,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為虛費。初平侯景及立紹泰,子女玉帛,皆班將士,其充闈房者,衣不重彩,飾無金翠,歌鐘女樂,不列于前。及乎踐阼,彌厲恭儉。故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
李延壽:唐朝大史學家李延壽(《南史》與《北史》的作者)用“雄武英略”、“性甚仁愛”、“恒崇寬簡”、“彌厲恭儉” 來稱贊陳霸先一生(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愛。及居阿衡,恒崇寬簡。雅尚儉素,常膳不過數品。私饗曲宴,皆瓦器蚌盤,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為虛費。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將士,其充闈房者,衣不重彩,飾無金翠,聲樂不列于前。踐阼之后,彌厲恭儉。故隆功茂德,光于江左云)。
司馬光: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編有《資治通鑒》一書)用“臨戎制勝,英謀獨運”、“為政務崇寬簡”、“性儉素”分別概括了陳霸先治軍、從政、為人的鮮明個性(上臨戎制勝,英謀獨運,而為政務崇寬簡,非軍旅急務,不輕調發。性儉素,常膳不過數品,私宴用瓦器、蚌盤,肴核充事而已;后宮無金翠之飾,不設女樂)。
歸有光:明代文學家歸有光充分肯定陳霸先抵御落后勢力的軍事掠奪,保護華夏傳統文化的歷史功績,用“江左諸帝,號為最賢”來歌頌陳霸先(恭儉勤勞,志度弘遠,江左諸帝,號為最賢。赫然陳祖,大業光燦。寂寞沛鄉,吾茲感嘆)。
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陳霸先在抵御落后勢力摧殘,維護社會穩定,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等方面,為中華民族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沒有陳霸先,中國南方勢必分崩離析,中華民族將受到更大的摧殘。而且,就陳霸先治國、治軍、從政、為人的自身品格來講,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毛澤東也曾經要求人們讀讀《陳書》,了解陳霸先的身世經歷。陳霸先之所以偉大,不僅在于他是一代開國皇帝,還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賢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