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最后一個皇帝:陳叔寶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關于南北朝最后一個皇帝:陳叔寶,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南北朝最后一個皇帝:陳叔寶
陳后主陳叔寶(553年—604年),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陳頊長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后一位皇帝,582年—589年在位。
陳叔寶----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陳叔寶于南朝梁承圣二年(553年)十一月出生在江陵,是陳宣帝陳頊的長子,母為皇后柳敬言。天嘉三年(562年),立為安城王世子。天康元年(566年),授任寧遠。光大元年(567年),擔任太子中庶子,不久升任侍中。太建元年(569年)正月,被立為皇太子。
登基為帝
陳叔寶雖然身為太子,但是其皇位卻來得十分不易。陳頊的次子——即陳叔寶的二弟陳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謀劃刺殺陳叔寶。陳頊崩后,陳叔寶在宣帝靈柩前大哭,陳叔陵趁機用磨好的刀砍擊叔寶,擊中頸部,但沒有造成致命傷害,陳叔寶在左右的護衛下逃出,派大將蕭摩訶討伐陳叔陵。最后陳叔陵被殺。
陳叔寶即皇帝位,是為陳后主,冊封沈婺華為皇后,張麗華為貴妃,孔氏為貴嬪。當初叔陵做逆時,后主脖頸被砍受傷,在承香殿中養病,摒去諸姬,獨留張貴妃隨侍。后主病愈,對張麗華更加愛幸。
連戰連敗
禎明三年(589年)正月,隋兵自廣陵渡過了長江。老謀深算的賀若弼使用了兵不厭詐的策略,他先用戰馬買陳朝戰船隱蔽起來,再買破船五六十艘置放于長江小港汊內,故意給陳朝造成隋朝沒有水軍的錯覺;又讓沿江部隊在換防之際,大張旗鼓,聚集廣陵,陳人以為敵兵要發動進攻,慌忙準備,但隋軍并不發一矢一鏃,便匆匆而去,日子一久,陳軍知是換防,也就懈怠了。賀若弼又使人故意緣江狩獵,人馬喧噪,聲震江岸,以迷惑對方,因此隋兵渡江時,陳軍并未發覺。與此同時, 韓擒虎也攻占了采石,楊廣率大軍屯駐六合鎮之桃葉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后主這才慌了手腳,召集大臣退敵。后主下詔說:“犬羊陵縱,侵竊郊畿,蜂蠆有毒,宜時掃定。朕當親御六師,廓清八表,內外并可戒嚴。”一方面膽小如鼠,一方面又氣壯如牛,這通檄文活畫出了后主首鼠兩端、惶懼可憐的神色。他以驃騎蕭摩訶、護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并為都督,司空司馬消難、湘州刺史施文慶并為大監軍,分兵扼守要害;又命大將樊猛率師出白下(江蘇南京市北劍門外幕府山南麓,北臨長江),皋文奏鎮守南豫州(安徽宣城),同時大肆擴兵,連僧尼道士也悉數征召入伍。隋兵一鼓作氣,以秋風掃落葉之勢連下京口、姑孰(安徽馬鞍山市當涂縣),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深得人心。陳軍連戰皆北,望風潰逃。
國亡被俘
建康城中有兵十萬,后主卻六神無主,日夜啼泣,將朝政交給施文慶辦理。文慶胡說諸將嫌功高賞薄,時有怨言,不可委以重任,因此諸將凡有建議,皆阻而不行。當賀若弼攻京口時,蕭摩訶請戰,后主不許;賀若弼攻占鐘山,蕭摩訶又建議說,隋兵孤軍深入,立足未穩,如果偷襲,定可奏捷,又為后主所拒。大將任忠上奏說:“兵法有云,客軍貴速戰速決,主軍貴老成持重,如今國家足兵足食,應當固守。北兵若來,不與交戰,分兵截斷江路,使他們彼此音信不通,然后給我精兵一萬,金翅船三百艘,直趨六合,敵人必以為渡江之兵已被我俘獲,自然奪氣?;茨习傩?,與我有舊,知我前往,必然歡迎。我聲言去徐州斷彼歸路,則敵軍必不擊自去。待來春水漲,上流我兵必沿流赴援,這樣,陳朝江山就可保了。”陳叔寶也屏而不納。
病逝洛陽
陳叔寶投降隋朝的16年后(604年),在洛陽城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長城縣公,謚曰煬,葬在洛陽的北邙山。
陳叔寶----人物評價
總評
《陳書》:“后主昔在儲宮,早標令德,及南面繼業,實允天人之望矣。至于禮樂刑政,咸遵故典,加以深弘六藝,廣辟四門,是以待詔之徒,爭趨金馬,稽古之秀,云集石渠。且梯山航海,朝貢者往往歲至矣。自魏正始、晉中朝以來,貴臣雖有識治者,皆以文學相處,罕關庶務,朝章大典,方參議焉。文案簿領,咸委小吏,浸以成俗,迄至于陳。后主因循,未遑改革,故施文慶、沈客卿之徒,專掌軍國要務,奸黠左道,以裒刻為功,自取身榮,不存國計。是以朝經墮廢,禍生鄰國。斯亦運鐘百六,鼎玉遷變,非唯人事不昌,蓋天意然也。”
《南史》:“后主因削弱之余,鍾滅亡之運,刑政不樹,加以荒淫。夫以三代之隆,歷世數十,及其亡也,皆敗于婦人。況以區區之陳,外鄰明德,覆車之跡,尚且追蹤叔季,其獲支數年,亦為幸也。雖忠義感慨,致慟井隅,何救麥秀之深悲,適足取笑乎千祀。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