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最后一個皇帝:漢獻帝
漢朝是繼秦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因尚火德故稱為炎漢,又因皇室姓劉而被稱為劉漢,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傳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關于漢朝最后一個皇帝:漢獻帝劉協,下面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漢朝最后一個皇帝:漢獻帝劉協
漢獻帝劉協(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后王榮,東漢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陳留王。
公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后,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后來逃出長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并遷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后被迫禪讓于曹丕。公元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于禪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北小風村),謚號孝獻皇帝。
漢獻帝劉協----人物評價
袁山松:獻帝崎嶇危亂之間,飄薄萬里之衢,萍流蓬轉,險阻備經,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觀其天性慈愛,弱而神惠,若輔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始於勤王,終至陷天,遂力制群雄,負鼎而趨,然因其利器,假而不反,回山倒海,遂移天日。昔田常假湯、武而殺君,操因堯、舜而竊國,所乘不同,濟其盜賊之身一也。善乎!莊生之言: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信矣。
范曄:①傳稱鼎之為器,雖小而重,故神之所寶,不可奪移。至令負而趨者,此亦窮運之歸乎!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焉!②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
漢獻帝劉協----后世紀念
禪陵位于修武縣方莊鎮古漢村南,南距修武縣城約23公里。禪陵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為平原。陵東南400米處有一低矮山丘,因禪陵在此而得名,曰古漢山。北約5公里的太行山中有一幽靜凹區,曰百家巖,內有一高約10米的高臺,當地群眾相傳,漢獻帝常來此避暑游玩,高臺上建有漢獻帝廟。陵北500米處是因陵而得名的古漢村。
漢獻帝陵坐北朝南,陵內有兩個陪葬墓。
漢獻帝陵現存封土,由于長年自然和人為破壞,現呈不規則方形土冢,南側和西側均已呈直立狀。現存每邊長約20余米,周長100余米。封土夯筑,但夯層不明顯,夯土中包含有漢代筒瓦、板瓦和鵝卵石。新發現的清代“漢禪陵基址碑記”和“漢獻帝陵寢碑”立于冢前。
陪葬M1:位于禪陵東北130米處。此冢封土原比禪陵略小,但大部分已被平掉,所剩封土平面直徑約2米,高約1米。
陪葬M2:位于禪陵東南80米,封土呈半圓狀,筑夯,現有高度約2.5米。
漢獻帝陵保存的兩通碑:
1、漢禪陵基址碑:青石質,上圓下方,高1.4米,寬0.55米,厚0.23米,上刻“碑記”二字,碑文小楷,陰刻。
2、漢獻帝陵寢碑:碑為青石質,上圓下方,高1.55米,寬0.585米。楷書,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