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的作用介紹
推恩令是漢朝漢武帝劉徹推行的一個重要法令,推恩令的作用就在于減少各個侯王的封地,并且削弱各個諸侯王的勢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推恩令作用介紹的內容。
漢朝推恩令介紹
漢朝推恩令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的一項制度,推恩令是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確立起來的,之所以要頒布推恩令,是因為在當時一些權勢大臣的勢力過于大,已經影響到了皇帝的統治,皇帝為了改善自身被動的局面,便出臺此制度來使得權勢大臣的權利有所減弱,從而對自身的統治有所穩定。
推恩令這項制度具體是這樣實施的,因為諸侯王有很多的土地,自身的權利也很大,皇帝便要首先削減他們所擁有的土地,怎么削減呢?就是將諸侯王各自分為好幾個國家,使得他們的子弟也享治理王國的權利,依次分封,這樣便使得土地的權利掌握在多個人手中,而不是諸侯王一人手中,這樣諸侯王的權利也就沒有以前那么大了。這樣給子孫分封,直到土地都分沒了就停止了,到時候就不會擔心諸侯王的勢力過大而影響皇帝的統治了,以上便是漢朝推恩令的具體措施,這樣的做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削減諸侯王的權利,來使得皇帝的權利更加穩定。
漢朝推恩令從根本上解決了國家發展的問題,諸侯王所擁有的田地也逐漸變少了,自然他們的勢力也會有所減弱。漢朝漢武帝頒布的這個推恩令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因為這樣就避免了那些諸侯王對皇帝所做措施的不滿,從表面上使得諸侯王覺得是皇帝在對他們施加恩惠,實際上是有利于中央權利的集中。
推恩令的目的
在漢高祖開國最初的時候,他的統治方式就是實施分封同姓王,可是結果卻導致王國勢力日益增加,并且嚴重的威脅了中央集權,從而爆發了“七國之亂”。戰亂爆發以后,他們立即采取了賈誼 “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但是問題并沒有得到完全解決 。到了武帝初年,還是有許多地方威脅著皇權的神圣地位,為了削弱諸侯國日益增長的勢力,主父偃便綜合前人的失敗,建議漢武帝劉徹頒布“推恩令”,那么具體的推恩令的目的是什么呢?
總的來說,推恩令的目的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目的,另一種是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就是削弱諸侯王國的勢力。根本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皇帝權威,鞏固統一。
“推恩令”規定各個諸侯王除了可以讓嫡長子繼承自己的王位外,也可以將自己封地推恩分給其他子弟,并且封地的名號必須要皇帝來指定。推恩令的頒布名義上是皇帝厚待諸侯王的子孫后代,但事實上是巧妙的將各個諸侯王的封地面積逐漸縮小,化整為零,使他們不再有能力與朝廷抗衡。推恩令的實施不僅削弱了各個封國的勢力,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大的鞏固了中央集權。
“推恩令”它不僅是思想變革也是政治變革的明確標志。它表明了,漢武帝劉徹采納了儒家的思想治國,并且取得了成功,并且他也完成了分封制進一步的向郡縣制的過渡。
推恩令的作用
其實西漢自文﹑景兩代開始﹐封建皇帝就一直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遏制和減弱日益增長的的其他諸侯王的勢力。 武帝初年﹐有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國家仍然有很多的池城,甚至有千里地方﹐他們阻眾抗命﹐極大的威脅了中央集權的進一步鞏固。漢朝初期﹐侯王的王位只能由嫡子繼承﹐庶出的兒子和孫子沒有繼承的資格。
所以﹐前127年,主父偃提出了新的建議在向帝王的上書中,主父偃以為,如果侯王的孩子沒有自己的封地,仁孝之道就得不到弘揚。所以他就建議諸侯分別將自己的孩子封為列侯。這樣一來﹐表面上是施德惠﹐其實真正的目的是瓜分他們的土地以達到削弱諸侯王勢力的目的。這個建議不僅符合劉徹鞏固專制主中央集權的﹐也巧妙的避開了各個諸侯反抗的可能。于是這個建議立即被采納,同年春正月﹐推恩令正式推出執行。
推恩令的作用在于不僅使漢武帝劉徹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中央集權制度,也從另一方面巧妙的減弱了各地諸侯的封地和勢力,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自然他們也就不會有和中央集權對抗的膽量和想法。推恩令的作用還在于使國家得到安定,百姓免受戰亂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