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人物生平介紹
蔡邕是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的父親,封爵高陽鄉侯,曾擔任郎中、議郎、左中郎將等職位。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蔡邕人物生平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蔡邕人物生平介紹
生性至孝
蔡邕的六世祖蔡勛,喜好黃老之術,漢平帝時曾任郿縣令。父親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死后稱貞定公。
蔡邕對長輩非常孝順,他的母親曾經臥病三年,蔡邕不論盛夏嚴冬、氣候變化,都沒有解過衣帶,七十天沒有睡過覺。母親去世后,就在墓旁蓋一間房子住下守著,一動一靜,都遵守禮制。一只兔子很馴順地在他的住宅旁邊跳躍,又有木生連理枝,遠近的人都覺得奇怪,前來觀看的人很多。他與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沒有分家,鄉里的人都稱贊他品行好。
師從胡廣
蔡邕少年時即博學多聞,師從太傅胡廣。喜歡文學、數術、天文,還擅長音樂。漢桓帝時,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權不法,聽說蔡邕的琴鼓得好,于是告訴桓帝,命令陳留太守督促他啟程。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師,假稱生病,返回家中。
蔡邕在家里無所事事,品玩古董,不與時人來往。受東方朔《客難》及揚雄、班固、崔骃設疑自通的啟發,于是汲取百家之言,肯定其中正確的而糾正不對的,創作了《釋誨》來警惕和自勉。
校書東觀
公元170年(建寧三年),蔡邕被司徒橋玄征召為掾屬,受到橋玄的厚待。出任河平,又被召拜為郎中,在東觀校書,升任議郎。
當初,朝廷認為州郡會相互勾結結伙營私,于是下令互為婚姻的家庭和兩州人士,不得互相擔任監察官吏。后來又有三互法,規定互為婚姻家庭和兩州人士不得交互為官,禁忌更加嚴密。選用官吏,非常不容易。天下十三州,有十一州的人都不能擔任幽、冀兩州的官職,致使二州的官職缺職很久都無人接任。蔡邕上疏建議靈帝廢除近禁,不要拘于時間與三互法,只要合適的就可以任用。但靈帝沒有理會。
密言七事
靈帝喜愛辭賦,又創作了《皇羲篇》,因此許多人是因為會作文章才得到任用。侍中祭酒樂松、賈護,引來很多無操行趨炎附勢的人,都在鴻都門學任職,喜歡講一些地方風俗、鄉里小事,靈帝非常高興,不按常理來提拔他們。而幾十個市井小民,謊稱自己是宣陵孝子,都被授予郎中、太子舍人的官職。當時常有雷霆疾風,傷樹拔木,地震、冰雹、蝗蟲為害。而鮮卑又侵犯邊境,百姓為勞役賦稅所苦。
公元177年(熹平六年),靈帝下詔自責,并下令群臣各自陳說可行的治理國家大事的措施。蔡邕上密奏陳說應該施行的七件事。
遠避江海
之前,蔡邕與司徒劉郃不和,蔡邕的叔父衛尉蔡質,又與將作大匠陽球關系不好,陽球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讓人寫匿名誣告蔡邕、蔡質幾次因私事請托于劉郃,劉郃沒有答應,蔡邕于是懷恨在心。決心要陷害蔡邕,靈帝因此下詔給尚書,召蔡邕質問。蔡邕上疏為自己辯白,但他與蔡質還是被送入洛陽獄,有關部門認為應該將二人棄市。中常侍呂強憐憫蔡邕無辜,于是替他向靈帝求情,靈帝也想起了蔡邕之前奏章的話,于是下詔將他免死,與家屬被流放至朔方,不得因赦令而免罪。陽球打發刺客刺殺蔡邕,刺客被蔡邕的正義感動了,不為陽球所用。陽球又賄賂有關官員毒害蔡邕,受賂的人反而把消息告訴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蔡邕因此平安無事,居住在五原安陽縣。
蔡邕之前在東觀,與盧植、韓說等修撰《東觀漢記》,正遭流放,所以沒有來得及寫成。他因此上書所著的十意,分別首目,附在書尾(《邕別傳》記載有《律歷意》、《禮意》、《樂意》、《郊祀意》、《天文意》、《車服意》)。靈帝愛憐蔡邕的才高,正好在第二年大赦,于是赦免蔡邕,準許他返回原籍,蔡邕自從放逐到被赦免,歷時九個月。
蔡邕正準備啟程回郡的時候,五原太守王智為他送行。酒喝足后,王智起舞勸蔡邕,蔡邕不理他。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本來很驕貴,丟了面子為賓客所嘲笑,就破口罵蔡邕說:“罪犯也敢輕侮我!”蔡邕振衣而去。王智非常恨他,于是密告蔡邕心放懷怨,誹謗朝廷。靈帝寵幸的人也都誣陷他,蔡邕害怕無法幸免,于是逃命江海,遠走吳會之地,往來依靠泰山羊氏,在吳地共待了十二年。
受卓所敬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靈帝去世,董卓任司空,專擅朝政,聽說蔡邕的名氣,于是征召他,蔡邕推說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罵道:“我有滅人三族的權力,蔡邕就算驕傲,也是不過轉足之間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只好應命,被任命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33] 又被舉為高第,歷任侍御史、治書御史、尚書,三天之內,遍歷三臺。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蔡邕被拜為左中郎將,跟隨獻帝遷都長安,被封為高陽鄉侯。董卓的賓客部屬想讓朝廷尊崇董卓與太公相比,稱尚父。董卓詢問蔡邕的意見,蔡邕說:“太公輔周,奉命滅商,所以特號為太公。現在您的威德雖高,但相比尚父,我以為還不行。等到關東平定,陛下返還舊京,然后再討論此事。”董卓聽了他的話。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六月,發生地震,董卓為此詢問蔡邕。蔡邕對他說:“地動,是陰盛侵陽,臣下不遵守國家制度引起的。前春天郊祀,公奉車駕,乘金華青蓋,爪畫兩箱,遠近都認為不合適。”董卓于是改乘皂蓋車。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學,對他非常客氣,一遇舉行宴會,往往令蔡邕鼓琴助興,蔡邕也有心出力。但董卓性格剛愎自用,蔡邕恨自己的話很少為董卓采納,對堂弟蔡谷說:“董公性格剛烈而容易作惡,終究不能成事。我想東奔兗州,但是道路太遠,不易達到,打算暫時逃到山東地區看看,怎么樣?”蔡谷說:“您的容貌與普通人不同,在路上走,看的人云集,這樣,想躲起來,難啊!”蔡邕才打消了這個主意。
無辜遇害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被誅殺,蔡邕在司徒王允坐上,不知不覺說起董卓來,并為之嘆息,臉色都變了。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說:“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差點傾覆了漢室。你作為臣子,應該一同憤恨,但你卻想著自己受到的禮遇,忘記了操守!現在上天誅殺了有罪的人,你卻反而為他感到傷痛,這難道不是和他一同作為逆賊嗎?”并隨之將蔡邕收押交給廷尉治罪。蔡邕遞上辭表道歉,請求受到刻額染墨、截斷雙腳的刑罰,以求繼續完成漢史。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沒有成功。太尉馬日磾聽說后急忙前往對王允說:“伯喈是曠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漢朝的事,應當讓他續寫解決后邊的歷史,讓它成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誠孝順的名聲一向顯著,獲罪也沒有緣由,殺了他豈不是會喪失威望嗎?”王允說:“過去漢武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出毀謗的書,流傳于后世。現今國家中途衰落,政權不穩固,不能讓奸邪諂媚的臣子在幼主旁邊寫文章。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們蒙受毀謗議論。”馬日磾離去后告訴別人說:“王允大概不能長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國家的綱紀;寫作,是國家的典籍。廢棄了綱紀與典籍,難道還能長久嗎!”蔡邕于是死在了監獄里。王允后悔了,想阻止殺他卻來不及了。當時蔡邕六十歲(《后漢書》誤作六十一歲)。群臣和士人沒有不為他哭泣的。著名經學家鄭玄聽聞蔡邕的死訊后,嘆息說:“漢朝的事,誰來考定啊!”兗州、陳留郡間都畫蔡邕的像來紀念他。
蔡邕聽琴
蔡邕聽琴是范曄創作的《后漢書·蔡邕傳》中的一篇文章。
譯文:吳地有個焚燒桐木做飯的人,蔡邕聽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聲音,知道這是一段很好的木頭,就請人用這個木頭做了一張琴,果然彈出了美妙的音樂,可是木頭尾部燒焦了,所以當時把這個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陳留時,他的鄰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時鄰家酒喝得正高興,有一個客人在屏風后彈琴,蔡邕到門口偷偷地聽,大驚道:“啊!用音樂來請我卻有殺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訴主人說:“蔡君剛才來了,到門口卻離開了。”蔡邕一向被鄉里人推崇。主人急忙親自追上去并且追問他離開的原因,蔡邕詳細把情況告知了他,大家沒有不吃驚的。彈琴的人說:“我剛才彈琴時,看見螳螂正爬向一只鳴蟬,蟬兒將要離開卻沒有飛起,螳螂隨著他一進一退。我內心很緊張,只擔心螳螂抓不到它啊。這難道就是殺心顯露在琴聲中嗎?”蔡邕笑著說:“這足以稱之為殺心啊!”
看了“蔡邕人物生平介紹”還想看:
1.三國歷史人物賀邵簡介
2.嵇康生平簡介
3.董卓簡介資料
4.古代才女蔡文姬
5.文學家嵇康的生平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