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歷史文化介紹
東南亞是指亞洲東南部地區,又稱南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東南亞歷史文化,希望能幫到你。
東南亞歷史文化介紹
東南亞位于中國與印度之間,分成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馬來地區還包括馬來半島),是亞歐大陸偏僻卻又相當重要的十字路口。
自古以來,東南亞就深受中國與印度的影響,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為印度文明的核心區(恒河流域)離得更近,印度文化在早期的東南亞得到廣泛的傳播,東南亞的宗教、文化、社會結構與政權形式等都是印度式的。中國的南方與東南亞緊密相連,但中國長期以北方的黃河流域為文明核心區,直到秦漢時期,中國才對東南亞產生直接且明顯的影響,一是中國南方民族的遷入改變了中南半島的民族面貌,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從經濟上促進了東南亞文明國家的形成與發展,三是對越南北部的直接管轄統治(后來也僅限于此);此外,有關古代東南亞的史料也有賴于中國書籍的記載。
從公元前后至九世紀的漢唐時期,中南半島出現了兩個印度(教)王國——占婆和扶南(真臘)。它們都深受印度文明的影響,同時也與中國密切聯系,它們的崛起與興盛受益于中國開通的海上絲綢之路。在馬來地區,先在爪哇或蘇門答臘島一個面目很模糊的葉調國,接著在初唐時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三佛齊)逐漸崛起為佛教的海上強國。此外,唐朝與南詔國也從內陸對東南亞施加影響。
公元十世紀至十六世紀的宋元與明初時期,東南亞的文明國家大量涌現。在中南半島,安南脫離中國而獨立發展,占婆繼續發展為占城,真臘則發展出強盛的吳哥王朝,緬人建立了蒲甘王朝,泰人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它們開展了激烈的斗爭,并不斷受到來自中國王朝直接或間接的干涉。在馬來地區,三佛齊稱霸了相當長時間,而爪哇興起了滿者伯夷,此后是一系列的穆斯林王國。元軍對蒲甘、安南、占城、滿者伯夷都有過直接的敲打,而明朝則主要以封貢的形式維持自己的影響,在明初形成了萬邦來朝的盛況,其時還有東南亞大國滿剌加(馬六甲)、蘇祿、暹羅、緬甸東吁王朝等等。
從十六世紀初開始,隨著葡萄牙占領馬六甲,來自西方歐洲的國家開始對東南亞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東南亞在宋元后被伊斯蘭文明改變馬來地區的又一次重大變化。不過,西方殖民者的滲透是漸步的,他們從商站據點等局部地區起,直到十九世紀初才開拓大區域的殖民地。西方人的到來,既是壓榨和掠奪,又伴隨著近現代文明的傳播與建設;當然,建設者的角色中,中國人的身影也格外顯眼,只是華人的奮斗史中充滿了更多的血淚。
東南亞歷史文化旅游景區
金蘭灣
越南東南部的海灣,東南亞著名的天然港灣是位于富慶省南部海岸。港灣深入內陸17公里,南北長32公里,寬約16公里,群山環抱,東面島嶼屏蔽,面臨深海,為天然良港。港灣由沖空山和鳳凰山兩半島合抱成葫蘆形的內外兩個海灣。內港金蘭灣面積60平方公里,水深16米以下,灣口寬僅1300米,灣長20公里,寬6公里,可停泊大型航空母艦,戰略地位重要。
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連接中國南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因而間接溝通了太平洋與印度洋。它因臨近馬來半島上的古代名城馬六甲而得名。
在馬六甲海峽沿岸,坐落著一批重要港口,如新加坡,馬六甲,棉蘭等,其發展都很迅速,如新加坡港1971年貨物吞吐量為4810萬噸,1990年已躍至1。88億噸;若按進出港船舶的總噸位計,新加坡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港,超過了著名的鹿特丹。
湄公河
東南亞重要國際河流。源自中國境內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始稱湄公河。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南海,大致由西北流向東南。總長4180公里,流域總面積81.1萬平方公里。湄公河長2668公里,其中約1200公里為國界河,包括中緬,緬老,老泰各段界河;流域面積63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4633億立方米,居東南亞各河首位。
火山
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東邊的松巴哇島北部,有一座坦博拉火山,它在1815年爆發時,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投在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爆炸威力的8000萬倍,是人類目前所知道的最猛烈的火山爆發。
看了東南亞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