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簡介介紹
啟蒙時代或啟蒙運動(法語:Siècle des Lumières;英語:Age of Enlightenment),又稱理性時代(英語:Age of Reason),是指在17世紀及18世紀歐美地區發生的一場知識及文化運動,該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實存的基本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啟蒙運動的基本介紹
啟蒙運動的倡導者將自己視為大無畏的文化先鋒,并且認為啟蒙運動的目的是引導世界走出充滿著傳統教義、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專制的一個時期(這一時期通常被稱為黑暗時期)。這個時代的文化批評家、宗教懷疑派、政治改革派皆是啟蒙先鋒,但他們只是的松散、非正式、完全無組織的聯合。而當時的啟蒙知識的中心是巴黎,法語則是共享語言。
啟蒙運動同時為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與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以及藝術史上的新古典主義時期是同一時期。
在法語中,“啟蒙”的本意是指“光明”。當時先進的思想家認為,迄今為止,人們處于黑暗之中,應該用理性之光驅散黑暗,把人們引向光明。他們著書立說,激勵地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這就是“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革命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
啟蒙運動的中心在法國。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則是伏爾泰。他的思想對18世紀的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后來的人曾這樣說:“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
從字面上講,啟蒙運動就是啟迪蒙昧,反對愚昧主義,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運動。但就其精神實質上看,它是宣揚資產階級政治思想體系的運動,并非單純是文學 運動。它是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反封建、反禁欲、反教會斗爭的繼續和發展,直接為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啟蒙思想家們從人文主義者手里進一步從理論上證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從而提出一整套哲學理論,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社會。他們用政治自由對抗專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對抗宗 教 壓 迫,用自然神論和無神淪來摧毀天主教權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賦人權”的口號來反對“君權神授”的觀點,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來反對貴族的等級特權,進而建立資產階級的政權。
啟蒙運動的歷史背景
在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下,自然科學取得很大進展,科學家們揭示許多自然界的奧秘,教會的很多說教不攻自破,人們有了更多的自信。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壓迫的愿望日益強烈,首先在思想領域展開了反對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思想束縛的斗爭,由此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歷史上稱之為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的事件過程
歷史發展
啟蒙運動發生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最初產生在英國。而后發展到法國、德國與俄國,此外,荷蘭、比利時等國也有波及。法國是啟蒙運動的中心,法國的啟蒙運動與其他國家相比,聲勢最大,戰斗性最強,影響最深遠,堪稱為西歐各國啟蒙運動的典范。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是伏爾泰。他的思想對18世紀的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后來的人曾這樣說:“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和盧梭都具有統一歐洲的思想,這一思想最終得以實現的事件是1993年《馬約》生效,歐盟建立。
法國運動
1、反抗權威(法國哲學家受牛頓的宇宙物理學的吸引,受洛克的政治哲學的啟發。受笛卡爾的啟發,認為每個人都必須自行找尋問題的答案。口號一部分針對當時的教士、國王、貴族。)
2、理性主義(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新興自然科學證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轄的。大多數啟蒙時期的哲學家和蘇格拉底及斯多格學派這些古代的人文主義者一樣,堅決相信人的理性。所以法國啟蒙運動時期被稱為“理性時代”。哲學家們認為他們有責任依據人不變的理性為道德、宗教、倫理奠定基礎。)
3、啟蒙運動(“啟”發群眾的“蒙”昧,以建立更好的社會。人民之所以過著貧窮、備受壓迫的生活是因為物質、迷信。學校制度開始于中世紀,而教育學則開始于啟蒙時代。)
4、文化上的樂觀態度(非理性行為與無知的做法遲早都會被“文明”的人性取代。所有的發展并非都是好的。啟蒙時期哲學家認為人一旦理性發達、知識普及后,人性就會有很大進步。)
5、回歸自然(有人提出“回歸自然”的口號。人的理性乃是自然的賜予,而不是宗教或“文明”的產物。盧梭提出“人類應該回歸自然”的口號,相信大人應該讓小孩子盡量停留在他們天真無邪的“自然”狀態里。)
6、自然宗教(人們認為宗教必須自然化,宗教也必須與“自然”的理性和諧共存。當時有許多人為建立所謂的“自然宗教”而奮斗。當時有很多唯物論者不相信上帝,自稱為無神論者,但大多數啟蒙時期的哲學家認為否認上帝存在是不合乎理性的,因為這個世界太有條理了,因此不可能沒有上帝的存在,牛頓就持這樣看法。同樣,這些啟蒙時期的哲學家也認為相信靈魂不朽是合理的。他們和笛卡爾一樣,認為人是否有一個不朽的靈魂不是信仰問題,而是理性的問題。)
7、人權(一七八九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確立了“個人權利不可侵犯”的原則。一七八七午時,啟蒙運動的哲學家龔多塞(Condorcet)就發表了一篇有關女權的論文。他主張婦女也和男人一樣有‘自然權利’。在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婦女們非常積極地反抗舊日的封建政權。舉例來說,當時領導示威游行,迫使國王離開凡爾賽宮的就是一些女人。后來婦女團體陸續在巴黎成立。她們除了要求和男人享有一樣的參政權之外,也要求修改婚姻法,并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但她們卻沒有得到這些權利。)
啟蒙運動的事件影響
歷史貢獻
(1)對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壘——天主教會展開猛烈抨擊,
(2)對未來的資產主義社會藍圖進行展望和描繪,
(3)這場持續近一個世紀的思想解放運動,開啟了民智,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
( 4 )這場運動傳播到世界成為強大社會思潮,為民族解放斗爭做了貢獻。
世界影響
1、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論的準備。
2、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3、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治。
4、激勵了中日等亞洲國家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5、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6、促進近代科技進步。
啟蒙運動對中國的影響
啟蒙運動首先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啟蒙運動所宣傳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動了資產階級的革命和改革;也對19世紀以后的亞洲國家有很大影響,如鼓勵了中國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為改造社會而斗爭。
戊戌變法受啟蒙運動影響最大的君主立憲制。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出現一批啟蒙學者,他們翻譯歐洲啟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紹他們的思想,對中國的思想界、學術界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嚴復把T.H.赫胥黎的《天演論》、孟德斯鳩的《法意》(今譯《法的精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H.斯賓塞的《群學肄言》,以及J.S.米爾(舊譯穆勒)的《群己權界論》和《穆勒名學》等7部著作譯成中文出版。辛亥革命后南京國民政府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顯然其基本思想精神是源于啟蒙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