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生平簡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一生是怎樣的?貝多芬是個怎樣的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貝多芬的生平簡介,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貝多芬的生平簡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國作曲家和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3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5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6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7交響曲、d小調第9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5鋼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2號浪漫曲,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于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1、童年經歷
1770年12月16日,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于德國波恩的貧窮家庭,父親是當地碌碌無為的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宮廷大廚師的女兒。
在父親的嚴格訓練下,路德維希·凡·貝多芬顯露出了音樂上的才華,但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常常遭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在五歲時患上中耳炎,八歲便開始登臺演出。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在十一歲發表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臺演出,并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10歲時,他拜師于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當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仆役”生涯的開始,13歲的貝多芬參加宮廷樂隊擔任風琴師和古鋼琴師。
2、求學時期
1781年貝多芬跟隨樂隊指揮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寶·奈弗學習鋼琴和作曲,貝多芬還跟弗蘭茲·安東·里斯學習小提琴,在新老師的指導下使得貝多芬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1787年到維也納后,開始跟隨莫扎特、海頓等人學習作曲,剛開始的時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讓他演奏音樂,莫扎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后,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
貝多芬到維也納不久便接到母親的死訊,他不得不立即趕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親死后,他才第二次來到維也納,但這時莫扎特卻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也跟隨申克、阿勃列希貝爾格和薩列里等人學習。
他在波恩通過同知識分子勃萊寧的交往,接觸到當時許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樂家,并從他們那兒,受到"狂飆運動"的思潮影響,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國大革命前幾年已達到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長尤為迅速,貝多芬在此期間創作《F小調前奏曲》、兩首前奏曲等。
3、痛苦經歷
貝多芬三十歲時才開始寫第一部交響曲,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他對生活的愛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
1801年,貝多芬愛上了朱列塔·圭恰迪爾,他把《月光奏鳴曲》獻給她,他在痛苦中仍然頑強地創作《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著貝多芬精神狀態的轉機,同時也標志著他創作的"英雄年代"的開始。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后一階段,由于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獗的時期。
1813-1817年貝多芬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8一1827年貝多芬在耳朵失聰、健康情況惡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并展現了人類的美好愿望。
1823年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響曲》。
4、晚年時期
四十六歲的貝多芬聽覺完全喪失,依然堅持音樂創作,晚年的貝多芬創作最后幾首弦樂四重奏,1826年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因患上重病未能完成;1826年12月貝多芬患重感冒導致肺水腫;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去世。
下葬的那天,所有學校停課以示哀悼,兩萬人參加了貝多芬的葬禮,他的墓碑上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并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相關資料介紹: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圣”。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月光》曾以傳說的形式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上。
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極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于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這是一個被命運捉弄的,最終耳聾的音樂家,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這個表面狂傲的人,在事實卻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音樂家最重要的器官損壞了,他不敢表露出來,不敢讓人知道他的弱點,只好選擇離群索居。他沒有知音,甚至連朋友都沒有。但是,貝多芬接受了現實,承受了上天給予他的痛苦的命運。因此他也成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羅曼·羅蘭《名人傳》)
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僅在于身為一個音樂家。他有對于人生的大苦悶與精練的美麗的靈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在貝多芬稍前的時代,歐洲樂壇上的大圣是莫扎特。然而莫扎特的音樂的價值,畢竟止于一種“音的建筑”,即僅因音樂的“美”而有存在的意義而已。至于貝多芬,則更有異彩,他的音樂是他的偉大的靈魂的表征。莫扎特的音樂是感覺的藝術,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響。
貝多芬的名言:
1、智慧勤勞和天才高于顯貴和富有。
2、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3、對你們的孩子要教之以德性只有德性而不是金錢才能使人幸福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4、我的箴言始終是無日不動筆如果我有時讓藝術之神瞌睡也只為要使它醒后更興奮。
5、我愿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6、我的想法正如伏爾泰所說“蒼蠅的幾口叮咬并不能阻止駿馬的前進。”這些蠢人就讓他們去誹謗吧他們的風言風語決不能賦予任何人不朽更不能抹去那些命定輝煌的人們的不朽。
7、在過去的那些音樂家中只有亨德爾和巴赫是有天賦的。我的心深深地為巴赫這位和諧之父那崇高而偉大的藝術所震動。我過去一直是莫扎特最熱烈的崇拜者之一我現在和將來仍將是如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認為您的作品在所有其它劇作之上每當我聽到您的新作就心花怒放并且對它比對我自己的作品還要感興趣總之我傾佩您并熱愛您……您將永遠是我最敬佩的當代人如果您能給我寫幾行字、給予我莫大的快樂我將感到寬慰藝術將所有人匯集在一起特別是那些真正的藝術家您或許容我把自己也歸于這類人的行列中。
8、自由和進步是藝術的目標就如同整個生命的目標如果我們這些現代人不像我們的祖輩那樣堅定的話文明的精粹在許多方面就得不到發揚。
9、我為什么要作曲——在我內心的東西必須將它釋放出來這就是我作曲的原因。
10、脫離鋼琴作曲是需要的……漸漸地就有了準確表達我們愿望和感受的能力這對崇高的人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11、我純正的教堂音樂應該只由人聲來演繹除了《格洛麗亞》或其它此類作品這就是我為什么偏愛《帕萊斯特里亞》但是如果不把握宗教的思想和觀點而以此來限制則是荒謬的。
12、根據我一貫的作曲方式即使是寫器樂曲我眼前總有一個整體。
13、信不信當靈感向我說話時我想到的是一把圣琴我把它的口授聽寫下來
14、那些立身揚名出類拔萃的他們憑借的力量是德行而這也正是我的力量。
15、痛苦能夠毀滅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毀滅。創造就需苦難苦難是上帝的禮物。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16、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
17、成名的藝術家反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們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18、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時刻啊!當我能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么幸福啊!
19、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20、生活這樣美好活它一輩子吧
21、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了解我的音樂,誰便能超越常人無以擺脫的苦難。
22、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服事人的機會。我們是否能效法主基督不顧別人的嘲笑真心誠意去服事人使我們學會在服事人的過程中體驗主的大愛并使我們在服事人的事上服事主。
23、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親近上帝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遠離上帝。
24、為了更美沒有一條規則是不可以打破的。致貝蒂娜的信1810年
25、接近神明并把它的光芒灑遍人間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了。 ——致舒潘齊希的信
26、用痛苦換來歡樂。
27、我沒有校改曲子的習慣一旦完成后我從來不這樣做因為我深信即便是部分的改動也會令作品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