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的贈禮的簡介
君士坦丁的贈禮的出現成為了羅馬教廷和世俗君主爭權的依據。在八世紀時教皇斯德望二世與法蘭西國王丕平的交流中占了很大影響。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君士坦丁的贈禮的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君士坦丁的贈禮的簡介
中世紀天主教會偽造的文件。成于八、九世紀間,后編入《偽伊西多爾教令集》。內稱四世紀時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一世,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nus,280年至337年)曾把帝國西部政權“贈與”教皇。教皇利用這個偽件,要求在政治上統治西歐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文主義者瓦拉(Lorenzo Valla,1406年至1457年)等揭穿了這個騙局
君士坦丁的贈禮的內容
相傳該文件是在四世紀時由君士坦丁一世發布,主旨是將朱迪亞,希臘,亞洲,色雷斯,非洲,以及羅馬城,與意大利和整個西方的羅馬帝國等土地的統理權贈送給教宗西爾維斯特一世及他之后的伯多祿(既圣彼得)的繼承人。而羅馬帝國的統治機構則移轉到東羅馬的新首都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的贈禮的影響
君士坦丁的贈禮的出現成為了羅馬教廷和世俗君主爭權的依據。在八世紀時教皇斯德望二世與法蘭西國王丕平的交流中占了很大影響。754年丕平得到當時為大主教的斯德望二世的擁立而登基取代墨洛溫家族成為法蘭西國王,爾后丕平贈與教皇意大利及倫巴底。在丕平贈土后東羅馬帝國要求收回贈與的土地,教皇以君士坦丁的贈禮為法理依據拒絕這一要求。
君士坦丁的贈禮被證實偽造,成為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中新教派攻擊天主教會的重要依據,也激發了西方學者對教會文獻的懷疑,在十五至十七世紀間證實《偽伊西多爾教令集》等文獻均為偽造,羅馬教廷被迫承認為偽書,嚴重打擊的天主教會的權利和影響。
君士坦丁的贈禮證實偽造
1440年瓦拉發表《君士坦丁贈與的辨偽》,以圣經和歷史文獻為依據,在語法、舊制、稱號等方面全面系統的闡述了君士坦丁的贈禮系偽造的,這份文獻大概產生于8世紀。在瓦拉之前奧托三世、但丁等人對君士坦丁的贈禮也產生過懷疑,但都沒能進行系統客觀的證實,偽造的觀點一直被羅馬教廷否認。 因為在現實中很少引用和提及,君士坦丁的贈禮逐步淡出人們的視線。
君士坦丁的贈禮中對羅馬教廷概況
羅馬教廷從古代羅馬主教府發展而來,最初無固定機構。1588年教皇西克斯圖五世設立教廷各部門,羅馬教廷始告形成。其后教廷體制幾經變化。第二次梵蒂岡公會議對羅馬教廷體制實行了重大改革。羅馬教廷的首腦為教皇,樞機團成員有選舉或被選舉為教皇的權利,分樞機主教、樞機神父、樞機執事三級,因皆穿紅衣,在中國通稱紅衣主教。狹義的教廷僅指天主教的最高行政管理機構,主要包括各圣部、各法庭、教廷各秘書處,辦事局和理事會以及一些常設委員會,均由教皇授權進行工作。教廷各圣部計有信理部、主教部、圣事禮儀部、神職部、修會及在俗團體部、萬民福音傳播部、列品部、天主教修院及大學教育部、東儀教會部;教廷各法庭計有宗座特赦法庭、高級法庭、最高法庭等。羅馬教廷在一些國家派有外交代表,分為大使和公使,另在一些國家派有教皇私人代表,在一些國際組織中派有代表或常駐觀察員。羅馬教廷出版官報《宗座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