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攻百越之戰的意義
秦國消滅了東方六國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統一的目光放到了南邊的百越之地,發動了對百越的戰爭,百越之地一般意義上也叫嶺南,就是現在的廣東和廣西。該戰平定了百越之地,統一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秦攻百越之戰的意義,希望對你有用!
秦攻百越之戰圖片
秦攻百越之戰簡介
秦時,東南沿海一帶被稱為百越之地,這里居住的少數民族在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 越人 ,因其分部眾多,故稱為 百越.百越大體分為東越(又稱東甌或甌越)、閩越、南越、西甌等幾個部分。東越居住在今浙江南部的甌江流域,以溫州一帶為中心;閩越的勢力范圍以今福建的福州為中心;南越分布于今廣東的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區;西甌活動于今廣東的西南部和廣西南部一帶。百越居住的地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物產豐富、幅員遼闊,但由于為山川所阻隔,遠離中原,至秦時他們仍過著相當原始的生活,社會的發展遠遠落后于中原地區。
早在滅6國以前,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就已經把百越之地作為必欲征服的對象了。統一戰爭結束后不久,秦始皇即派尉屠睢率50萬大軍出擊百越。針對百越各部居處分散的特點,秦軍采取多路分兵進軍,遇有大敵再合兵進擊的行動方針。秦軍共分5路:一路由今江西向東進發,攻取東甌和閩越;中間2路取南越,其一經今南昌,越大庾嶺入廣東北部,其二經今長沙,循騎田嶺直抵番禺;其余2路入廣西,攻西甌,一路由萌渚嶺入今賀縣,一路經越城嶺入今桂林。①秦軍第一路進展順利,出兵當年就平定了東甌和閩越地區,設置了閩中郡。其余4路由于山高路險、河道縱橫,行軍作戰及軍糧運輸極為困難,加之百越各部的頑強抵抗,相持3年未能取勝。后來秦在今廣西興安縣北鑿成靈渠,解決了軍糧運輸問題,秦軍才得以順利進軍。秦軍第三路軍由主帥尉屠睢親自率領,從今長沙宜章南下。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尉屠睢軍進至今樂昌曲江一帶,遭到越人夜襲,尉屠睢戰死。以后秦始皇又增派大批援軍,經過苦戰,終于征服了南越和西甌,秦在這里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3郡。從此,東至海南,北至向戶,皆歸于秦朝版圖。
秦攻百越之戰的戰爭意義
不管怎么樣,這次戰爭也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融合,雖然民族的融合往往都要經過殘酷的戰爭,但秦軍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為兩廣的開發和建設奠定了基礎。
秦攻百越之戰的相關史籍
淮南子·人間訓
秦皇挾錄圖, 見其傳曰:"亡秦者,胡也。"因發卒五十萬,使蒙公、楊翁子將,筑修城。西 屬流沙,北擊遼水,東結朝鮮,中國內郡挽車而餉之。又利越之犀角、象齒、翡 翠、珠璣,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 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馳弩,使臨祿 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吁宋。而越人皆入叢 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 睢,伏尸流血數十萬,乃發謫戍以備之
折疊史記·;秦始皇本紀
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
以適遣戍。
史記·南越列傳
南越王①尉佗者,②真定人也,③嬴姓,趙氏。秦時已并天下,略定楊越,④置桂林、⑤南海、象郡,⑥以謫⑦徙民,與越雜處十三歲。⑧佗,秦時用為南海龍川令。⑨至二世時,南海尉⑩任囂⑾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語曰:"聞陳勝等作亂,秦為無道,天下苦之,項羽、劉季、陳勝、吳廣等州郡各共興軍聚觽,虎爭天下,中國擾亂,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吾欲興兵絕新道,⑿自備,待諸侯變,會病甚。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被佗書,⒀行南海尉事。 ⒁囂死,佗□移檄告橫浦、⒂陽山、⒃湟溪⒄關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吏,以其黨為假守。⒅秦已破滅,佗□擊并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⒆高帝已定天下,為中國勞苦,故釋佗弗誅。漢十一年,遣陸賈因立佗為南越王,與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為南邊患害,與長沙接境。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又使尉屠睢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監祿鑿渠運糧,深入越,越人遁逃。曠日持久,糧食絕乏,越人擊之,秦兵大敗。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當是時,秦禍北構於胡,南掛於越,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