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和秦始王是什么關系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嬴姓,名稷,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戰國時秦國國君。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諸弟爭位;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合謀,于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下秦昭襄王和秦始王是什么關系?
相信很多人對于秦國的了解都是始于秦始皇的,因為秦始皇是統一六國的第一人,成就一方霸主所以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秦 朝的前生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秦朝還沒有統一六國的時候,秦不過就是個小小的諸侯國。秦昭襄王也只不過只是秦國的一個君王,不過他立下的功勞卻不小,不僅擴大的秦國的領土范圍,而且國力也增強了不少,其在位期間,領土面積達到秦國有史以來最大。那么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從秦昭襄王嬴稷開始,慢慢了解這兩位古代君王的故事。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諸弟爭位;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合謀,于 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去世,時年七十五歲。
秦昭襄王嬴稷共兩個兒子:長子悼太子,次子秦孝文王,還有一個女兒,但是史料沒有詳細記載,其姓名如今已無從考證,不過只知道這位公主曾嫁給在秦為人質的楚頃襄王的太子楚考烈王為妻,后生下昌平君。根據古代的世襲制,秦昭襄王退位后必由長子繼位,但是太子悼被派到魏國做人質,并且在魏國去世了,所以次子秦孝文王被立為太子并繼承王位。
次子秦孝文王嬴柱: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因悼太子死在了魏國,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安國君繼立為太子,號安國君。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死,孝文王即位,先服喪,于公元前250年正式即位。可是這秦孝文王也是福薄啊,在位沒多久便去世了,葬于西垂,太子子楚(曾用名:異人)即位,是為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又稱秦莊王,嬴姓,趙氏,本名異人,后改名為楚(亦作子楚),是秦孝文王(安國君)與夏姬所生,也是秦始皇之父。戰國末期秦國國君。曾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后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其子嬴政建立秦朝時,追封其為太上皇。
說道這里相比大家也知道,這秦昭襄王和秦始皇的關系是子孫關系,秦始皇的老爸是秦昭襄王的第二個兒子,所以兩人為子孫關系。不過據《呂氏春秋》記載,秦始皇實為秦莊襄王與呂不韋的姬妾所生,因為是呂不韋的姬妾生下來的,所以有一種說法就是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
其實兩種說法到底孰真孰假還是等著專家們去說吧,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對于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就差不多了,要說真的對歷史非常通透那就可以去做歷史學家了。
歷史評價
秦昭王在位時間是秦歷代君王中最長的,在最后六七位秦君王中,他統治的時間超過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總和,也超過了后面的孝文王、莊襄王和始皇帝的總和。
他在政治軍事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較之始皇帝也毫不遜色,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為秦國的發展做出極為杰出的歷史貢獻,昭王時代是秦國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決勝時代。翦伯贊說,昭王末年,“秦對六國的斗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是非常精辟的論斷。雖然晚年他獨裁專斷造成若干損失,聽信應侯之言,喪失滅趙良機,冤殺名將白起,這些都不能掩蓋他的歷史功績,也不能掩蓋這個時代秦國在各方面突飛猛進的事實。昭王時代是和孝公時代、秦王政時代(稱帝前的時期)并駕齊驅的重要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