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的藏寶之謎
石達開(1831年-1863年),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客家人,太平天國名將,近代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石達開的藏寶之謎,歡迎大家閱讀。
石達開的藏寶之謎
太平天國末期,由于權力斗爭日漸激烈,翼王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逃離政權,但由于進退無路,覆滅于大渡河。在覆滅前夕把軍中大量金銀財寶埋藏于某隱秘處。石達開當時還留有一紙寶藏示意圖。圖上寫有“面水靠山;寶藏其間”八字隱訓。
抗戰(zhàn)期間,國丅民黨四川省主席劉湘秘密調(diào)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后山坡下,工兵們從山壁鑿入,豁然見到3個洞穴,每穴門均砌石條,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開兩穴,里面僅有零星的金玉和殘缺兵器。
當開始挖掘第三大穴時,為蔣介石偵知。他速派古生物兼人類學家馬長肅博士等率領“川康邊區(qū)古生物考察團”前去干涉,并由“故宮古物保護委員會”等電告禁止挖掘。不久,劉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丅日,掘寶之事終于被迫中止。根據(jù)研究人員赴現(xiàn)場考查后判斷:該三大洞穴所在地區(qū)和修筑程度,似非為太平軍被困時倉促所建。石達開究竟在這里有沒有藏寶,也成了歷史未解之謎。
而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是,在重慶南川市鐵廠坪有段傳說,當年石達開西征途中曾經(jīng)路過南川,留下了一批寶藏,只要找到了一座名為“太平山”的位置,就能找到石達開寶藏。
兩地的文物部門都肯定了石達開部隊在當?shù)氐幕顒樱f,“至于寶藏,不好解釋,找不到東西”。
在大渡河岸邊的安順村,當?shù)乩习傩者@樣講石達開的傳說:“當年石達開率三萬大軍走到大渡河的時候,有個愛妃生了兒子,石達開犒賞三軍用了三天時間。結果三天過后,大渡河漲水了,軍隊無法渡河。這個時候清軍又分別從前后對石達開軍隊實行追堵,看見了嗎?當時他們住在村后的營盤山上,而山上只有幾戶人家,根本沒多少糧食供給軍隊。”
“石達開隨軍帶了很多金銀財寶,我們的祖輩說,這些金銀財寶被裝到7個大棺材里,一個連的軍隊負責埋藏,結束出來的時候,10個人的小分隊守在出口處把這一個連的人全部殺死了。然后,這10個人的小分隊回去吃完飯后全部死去,而做飯的炊事員后來也被一支毒箭射死。所以寶藏究竟埋在哪里根本沒人知道。”
在重慶南川市,當?shù)厥鞯恼f法是,找到了“太平山”,就可能找到石達開的寶藏。據(jù)《南川縣志》記載,石達開率部經(jīng)過合口河到橋塘,沿路軍紀嚴明,在老百姓家用飯,都會把銀子留下。南川市文物管理所所長李黎說:“這是我們在縣志里查到關于石達開唯一的文字記載,至于在太平山藏寶的傳說無法求證。”
和世界上所有的藏寶之謎的復雜性一樣,太平天國的兩大藏寶之謎至今仍未解開。僅靠文物部門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我們希望這些埋在地下深處的寶物能早日重見天日,以造福人民。
石達開的人物生平
1831年3月(清道光11年2月) ,石達開出生于廣西貴縣那邦村。
1847年秋,洪秀全馮云山至貴縣訪石達開,邀其共圖大事。太平天國史謂之“訪石相公”,以“三顧茅廬”喻之。
1850年8月20日 在螞蟥沖豎旗誓師,率2000人向金田開拔。在六合,卷蓬等村遭地主團練截擊,大破之,并進展?jié)〗卑盾娛乱匕咨驰住?/p>
9月 率部4000人抵金田,與楊秀清,蕭朝貴共同主持團營軍務,負責訓練士兵,兼管財務。
1851年1月11日 金田起義,正號太平天囯元年。不久,分封五軍主將,石達開被封為左軍主將。
6月 石達開在中平新寨一帶大敗清都統(tǒng)烏蘭泰,周天爵部,是為“獨鰲山之戰(zhàn)”。
與蕭朝貴同為“開通前路”先鋒,率部自新圩突圍北上。
進克永安。此為太平軍所陷第一座城池。
1851年12月17日 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建制,石達開封翼王,“羽翼天朝”,號五千歲。
1852年 4月5日 石達開率部于深夜出擊玉龍關,全殲守敵。全軍隨由此突出永安。
清軍烏蘭泰所部在龍寮口大洞山陷入石達開和蕭朝貴所設重圍,清總兵4員和5000清軍全數(shù)被殲。
太平軍在全州蓑衣度遭江忠源部湘勇襲擊,鏖戰(zhàn)兩晝夜,馮云山傷重殉國。
10月 太平軍大部連日攻長沙不下,陷于5萬清軍內(nèi)外夾擊之中。石達開率精銳兵渡湘江,筑聯(lián)營阻敵援軍,并就地打糧。
石達開在水陸洲(橘子洲)設伏,清向榮部3000人全軍覆沒,向榮僅以身免。
12月 石達開率部奪益陽,下岳州,克漢陽,取漢口。
1853年1月 太平軍圍武昌,石達開擔任拒援任務,與向榮援軍對峙,使其不能接近,武昌陷入遂成孤城。1月12日 太平軍攻克武昌 2月9日 督部自武昌分水陸東下,連下黃州,九江,安慶,蕪湖。
1853年3月19日 率部攻克南京,迎洪秀全入城,建都“天京”
3月-8月 協(xié)助東王楊秀清佐理政務。
9月-12月 出鎮(zhèn)安慶,經(jīng)略安徽。其間試行“按畝輸錢米”的土地政策,不過三月,即“軍用裕而百姓安”“頌聲大起”。史稱“安慶易制”。
1854年年初 以東王北王翼王名義發(fā)布“照舊交糧納稅”政策,將‘安慶易制”全面推行,太平天囯從此放棄“天朝田畝制度”。
2月 奉召回京,主持天京防務建設,設“望樓”制。并助東王協(xié)理軍國要務。
6月 以東王名義復信給英國使節(jié)麥華陀等,重申太平天囯在主權,宗教,通商等方面的立場。答英人所提出之三十條,并質問五十條。
7月 返回安慶,設廠造船,訓練水師。
12月 受命督師西征。旋赴湖口,指揮九江湖口保衛(wèi)戰(zhàn)。
1855年1月 將湘軍水師肢解于內(nèi)河與外江兩處,阻塞湖口,大敗湘軍水師。
2月11日夜 在九江再破湘軍水師,擄湘軍主帥曾國藩座船。曾國藩乘舢板逃脫,投水自殺,為其部所救。此后石達開分兵三路,全線反擊。
太平軍第三度攻克武昌,湖北江兩岸大部為太平軍所得。
10月 率部由安慶進援武昌,激戰(zhàn)后占領崇陽,欲攻湘軍老巢湖南。因協(xié)同作戰(zhàn)的韋俊部連續(xù)受挫,遂改變計劃,突然回師江西,連戰(zhàn)皆捷。
1856年3月 克江西吉安,在樟樹大敗湘軍周鳳山部。江西13府中8府50余縣盡歸太平軍所有。其間,胡林翼被迫放松對武昌的進攻而回援江西,湘軍悍將塔齊布,羅澤南皆死,曾國藩困守南昌,已成孤城。
1856年4月 率軍三萬星夜馳援天京,分三路入皖。
5月 連克寧國等數(shù)鎮(zhèn),逼近秣陵,分兵三路對敵形成鉗形攻勢。
6月 佯攻溧水,江南大營張國梁所部盡皆出援。石達開會同秦日綱陳玉成 李秀成部,大破江南大營。
7-8月 回援湖北,在洪山與攻武昌之湘軍展開激戰(zhàn),漸將對洪山敵形成合圍。
韋昌輝 秦日綱等襲殺楊秀清及其部眾兩萬余人,是為天京事變。
石達開撤軍,移營后退。
10月初 石達開輕車簡從回天京排解,議止殺之計,韋昌輝欲害之,石達開縋城而出,家屬及王府所部盡皆遇害。石達開至安慶后,上書天王,請誅韋昌輝,為天王所拒,天王并下詔懸賞捉拿石達開。石達開乃號召各路,舉兵靖難。是時得悉陳玉成寧國失利,皖南告急,遂暫緩回京,率師以援寧國。
11月韋昌輝被誅,石達開回京,“合朝同舉翼王提理政務”,軍民共上“義王”尊號,天王封之為“圣神電通軍主將”。對“義王”之號,石達開謙辭不受,乃以“圣神電通軍主將翼王”之職軍政。
1857年初,石達開提理政務,軍事上采守江西,反攻鄂皖,局面漸漸好轉。但為洪秀全所忌,先封安福二王,后連封洪姓王侯16人挾制翼王,乃至有加害之意。
1857年5月底 石達開率所部隨從千人,離京至安慶。在安徽無為張貼《五言告示》,將被迫離京苦衷召告全國,并諄諭軍民“依然守本分,照舊建功名”“或隨本主將,亦足標元勛。”。
9月天京形勢惡化,洪秀全罷安福二王,命人送義王金牌請石達開回京,是為石達開所拒。同月,石達開上書天王,提出由自己先赴援江西,鞏固上游,而后兵進浙江,同時令李秀成聯(lián)絡捻軍張樂行分擾下游,陳玉成韋俊等回師天京,以相互配合,解天京之圍,為天王所允。
1857年10月 石達開兵進江西,克樂平,萬年。同月,洪秀全降石達開封號為“電師”(原為“圣神電”)
12月 石達開率兵援吉安,渡贛江受挫,退回撫州。同月,洪秀全取消所授“義王”封號,改回“翼王”。
1858年2月 自撫州,進賢,東鄉(xiāng)東進廣信,為入浙做準備。
4-5月 率軍入浙,克江山,所屬石鎮(zhèn)吉部占處州,大敗清總兵周天受,明安泰,攻占武義,云和。
7月 放棄攻浙,分兵進入福建。
8月 洪秀全分封五軍主將,實際已取消石達開“通軍主將”之職,石部受封的楊輔清率部撤出福建。
11月 石達開回師江西
12月 進占瑞金,南安府。
1859年2月 會諸將于南安,確定進圖四川之大計。同月分并兩路,突入湘南。
1859年5月-8月 與清軍激戰(zhàn)于寶慶,未克,被迫退入廣西。這是石達開遠征后第一次重大的軍事失利。
10月 攻克慶遠府,屯兵駐軍,操連士卒。
1860年5月 所部彭大順,朱衣點等67名將領率軍20萬脫離。東返天京。
6月 撤離慶遠,進占賓州,上林,武緣等地。
秋 “通軍主將”銜被洪秀全正式取消,加“開朝公忠軍師”和“殿左軍”虛銜。同時,“電師”封號被取消,改授與蕭朝貴(成為“圣神雨電”)。同時,取消韋昌輝“雷師”頭銜,改授與楊秀清(成為“圣神風雷”)。
1861年年初 “殿左軍”頭銜被洪秀全取消。
7月 因投效之天地會將領叛變,放棄上林等地,退至貴縣。
9月 離開貴縣,西出橫州,兼程北上,經(jīng)融縣,懷遠沖出廣西,進入湘鄂邊界,直趨四川。
1862年 1月30日 在湖北來鳳與先期入貴州四川的曾廣依部會師,全軍已再次發(fā)展至10萬人。
2月 克咸豐,利川,17日進入四川。分別三路至涪州會師。
4月 渡過烏江,兵臨涪州。石達開發(fā)布著名的《翼王石達開告涪州城內(nèi)四民諭》,被后世史家贊為“全篇革命大義與愛民精神充分表露,不作宗教宣傳之語,真是藹然仁者之言,是可傳也。”(簡又文《太平天囯全史》)
因敵軍有備,渡江不易,旋即放棄攻城,西進巴縣。
5月 進攻綦江,欲借以攻重慶再渡長江。因內(nèi)應暴露,敵軍有備,受挫后即停止攻城,渡赤水河,進入川南。
8月 回師川東,再次渡過赤水,進軍合江縣先市鎮(zhèn),并在當?shù)厝沙嗨诔嗨游靼洞髷∠孳妱⒃勒巡俊R蚯遘娧亟乇挤溃瑳]有渡江機會,遂在合江四渡赤水,揮師東進。后在綦江縣東溪鎮(zhèn)召開軍事會議,做出分兵三路、繞道黔滇,至長江支流金沙江尋找渡江機會的戰(zhàn)略決策,史稱“東溪決策”。
10月 入貴州,長驅直入。分并兩路(后成為三路),以迷惑敵軍。
11月 石達開本部由云南鎮(zhèn)雄入川,進駐橫江。
1863年1月 清軍調(diào)集川滇湘軍多部,欲攻占橫江,以阻止太平軍搶渡金沙江。15日,雙方在橫江激戰(zhàn),太平軍堅守22日,后因叛徒倒戈而被迫撤兵,退入云南。
4月 石達開命分支李福猷部大張旗鼓東入貴州,各路清軍誤以為是其主力,紛紛追趕,另有四川清軍多部將川北地區(qū)的賴裕新部誤為主力予以追擊,15日,石達開率本軍三四萬人在未遇抵抗的情況下自米糧壩輕易渡過金沙江,兵不血刃突破長江防線。
5月 太平軍進占寧遠,四川總督駱秉章得寧遠戰(zhàn)報,始知石達開主力已渡江多日,急命諸軍回援,但除唐友耕距離較近外,它部遠不能及。太平軍經(jīng)冕寧小路,14日進抵大渡河南岸與松林河交匯處的紫打地,此時北岸尚無一名清軍。太平軍造筏準備渡過大渡河,直下成都。率殘部6千人離開紫打地向東突圍因被老鴉漩水勢所阻,突圍無望,石達開至洗馬姑清營談判。談判后,遣散4千人,余2千人不繳械,移住大樹堡。當日,石達開率幼子及少數(shù)部將入隨楊應剛而行。后唐友耕強行奪俘,石達開等與2千人失去聯(lián)絡,后此2千人大多被殺。
1863年6月27日 石達開在成都慷慨就義。
看了“石達開的藏寶之謎”還想看:
1.謎語石達開打一字的答案
2.史上唯一的女狀元傅善祥
3.太平天國失敗的不為人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