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藏寶之謎
引言:據歷史文獻記載,當年天王洪秀全在南京建天朝宮殿時,自然是傾“全國”所有,掠各地奇珍異寶于宮內,其他王府也都藏有金銀珠寶。據《淞滬隨筆》記載:“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凈盡。”既然別的王府尚且有窖金,天王府就更不應該沒有。
太平天國藏寶之謎
曾國藩以“挺經”之法,以“此心耿耿可對君父”的赤誠,明明白白地上奏“克復老巢而全無貨財”,頓時,物議沸騰,多以其奏為謊言。晚清經學家、文學家王闿運寫詩說“曾侯工作奏,言錢空縷”,意即曾國荃一擲千金買箋紙,怎么會“全無貨財”呢,誰信?
朝廷對曾國藩還是十分信任的,曾折奏聞七日后,便迅速下達了一道“理解萬歲”的批諭:
“逆擄金銀,朝廷本不必利其所有。前據御史賈鐸具奏,故令該大臣查明奏聞。今據奏稱:城內并無賊庫,自系實在情形。”
天京究竟有沒有藏寶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曾國藩與曾國荃都審訊過這位太平天國后期的“擎天柱”,其中有一條問:“城中窖內金銀能指出數處否?”李秀成就利用自述來對付曾國藩。他在自述里十分巧妙地作了委婉敘述,然后分別引出“國庫無存艮(銀)米”、“家內無存金艮(銀)”的結論,搪塞了曾國藩。天京城陷時,全城的口號是:“弗留半片爛布與妖(太平軍對清兵的蔑稱)享用!”
太平天國在南京苦心經營十載,一直就有洪秀全窖藏金銀財寶的傳說和“金銀如海”之說。攻打南京城的湘軍十分相信這個說法,待到破城之日,湘軍四處掘窖,曾國藩甚至還發布過“凡發掘賊館窖金者,報官充公,違者治罪”的命令。就是曾國藩在給朝廷的奏報里,也公然提出過“掘窖金”的話。
按太平天國的財產管理制度,所有公私財產都必須統一集中到“圣庫”,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由圣庫統一配給,百姓若有藏金一兩或銀五兩以上的都要問斬。這種制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為窖藏提供了可能。“圣庫”制度在太平天國后期“天京事變”后已名存實亡。
李秀成在臨刑前的供狀中說:“昔年雖有圣庫之名,實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偽都之公幣。偽朝官兵向無俸餉,而王長兄(指洪秀全)、次兄(指楊秀清)且用窮刑峻法搜刮各館之銀米。”這就說明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政權由洪氏嫡系掌管,“圣庫”財富已成洪秀全的“私藏”。而洪秀全進入天京后便脫離了群眾,避居深宮,十年未出。如果沒有其親許,任何人都不能進入天王府。其他異姓諸王受到的猜忌更是越來越深。天王府成為洪秀全唯一信賴和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要窖藏的話,最有可能就在天朝宮殿地下。
據歷史文獻記載,當年天王洪秀全在南京建天朝宮殿時,自然是傾“全國”所有,掠各地奇珍異寶于宮內,其他王府也都藏有金銀珠寶。據《淞滬隨筆》記載:“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凈盡。”既然別的王府尚且有窖金,天王府就更不應該沒有。
天王府當時并沒有被湘軍全部毀掉,有不少還未燒盡,當年的核心建筑“金龍殿”依然存在,百年來,從來沒有誰對其地下進行過勘察。“金龍殿”下邊到底有些什么?天朝宮殿地下有沒有藏金?真是撲朔迷離。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還有軍閥想要掘太平天國窖金發財,但不知什么原因,最后并未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