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
1851年-1864年,中國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運動,這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然而最終這場運動還是失敗了。那么太平天國運動為何會爆發?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歡迎大家閱讀。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
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憑借《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政治、經濟各方面大肆侵華。清政府為了支付高達2800萬元的戰爭賠款和贖城費,彌補由于鴉片大量輸入而造成的財政虧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銀1000萬元),加緊橫征暴斂,增加稅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國工業品大量傾銷,使中國城鄉手工業受到摧殘,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地主階級乘機兼并土地,加重剝削。
民族矛盾的加劇促進了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廣大農民饑寒交迫,紛紛揭竿而起,鴉片戰爭后十年間,各族人民自發的反清起義達100多次。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區,清朝統治者對廣大少數民族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剝削十分嚴酷;又加以天災人禍,廣大農民苦不堪言,反抗斗爭此伏彼起,終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發了洪秀全領導的大規模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運動為何爆發在廣西
這要從當時兩廣的形勢說起。
自秦開五嶺,廣西由于地廣人稀,氣候適宜,又偏安西南一角,受中原政局的影響較小,所以成為中原漢族避亂的理想地之一。
但到了清朝中后期,由于本住居民自身的繁衍和大量流民的流入,廣西已經出現了人多地少的局面。在18世紀中期,廣西的人均耕地面積還有5畝,到了18世紀80年代后,廣西的人均耕地面積已經降低到人均1.5畝。到了19世紀50年代,即太平天國起義之時,人均耕地更是減少至1.2畝,遠遠低于全國人均耕地面積1.78畝的水平。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需要耕種1.5畝的土地才能滿足一個人的基本所需,所以當時人與地的矛盾已經相當尖銳。而同時,以租田耕種為業的客家流民還源源不斷地流入廣西,使得土地和人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人和地的矛盾卻更多地表現為土著居民和客家人之間的矛盾。土著居民把自己無地可耕歸因于客家人的流入,客家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也針鋒相對,于是,幾百年來相安無事的土著居民和客家人開始出現沖突,并在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50多年年里演變成雙方大規模的械斗。
與此同時,廣東肇慶府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土客械斗”,數以十萬計的戰敗的客家人出于避禍的需要,或被清政府強行遣送成批向廣西遷移,客觀上加劇了廣西境內的土客之爭。
在爭斗雙方中,土著居民人多勢大。但客家人鄉情濃,篤于鄉黨,一旦出現仇殺,往往一呼百應,一姓力量不足,則聯結數姓,甚至聯結數地的力量參戰。但不管那一方戰敗,由于敗者無家可歸,成為流匪,燒殺搶掠,進一步加劇仇殺。
道光三十年八月(1850年10月),發生在潯州府貴縣(現貴港市)的大規模械斗最典型。爭斗的起因是客家富豪溫阿玉強娶土著美女農氏,引起仇殺,后由于官府審判不直,導致仇殺進一步加劇,最終演變成數萬人間的械斗。在這場爭斗中,客家人集結了貴港、賓陽、武鳴、桂平等地的力量參戰,但最終斗敗。上萬戰敗后無家可歸的客家人渡江南下,投奔了金田的洪秀全,壯大了起義隊伍,也導致這次起義的提前發動。
太平天國運動的發起有點特殊,當時人地之爭在全國來說并不明顯,但廣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卻表現得很尖銳,而且還夾帶著鄉黨之爭和民族之爭,而清政府袒護土著居民,使客家人無地可依,最終走向反抗,引爆了太平天國運動。在這次運動中,除了洪秀全以外,剩下的領導著全是廣西的客家人,洪秀全正是利用廣西特殊的社會環境而引導太平天國走進歷史。
廣西的“土客械斗”除了導致太平天國運動外,也導致廣西在清末最后的幾十年里處于戰亂狀態,遍地亂匪,清政府無力制止,基本喪失對廣西的控制。
看了“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還想看:
1.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原因
2.太平天國運動發生的原因
3.太平天國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4.太平天國運動爆發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