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戰爭爆發的標志是什么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最終中國在外交上輸了這場戰爭。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法戰爭爆發的標志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中法戰爭爆發的標志
中法戰爭爆發的標志是1883年12月發動的山西之戰。自山西之戰后,中國和法國之間的戰爭正式拉開了帷幕。
也有人認為中法戰爭爆發的標志是法國軍隊侵略中國駐越南的軍隊。法國在對越南進行侵略時,中國就受到了威脅。若是越南被法國占領,那么和越南一衣帶水的中國就完全暴露在法國的面前了。法國和中國之間的戰爭也就成了必然。
中法戰爭里的中國英雄人物
1、劉永福(1837—1917),字淵亭,漢族客家人,廣西欽州(今屬廣西防城古森洞小峰鄉)人,祖籍博白東平,清末民初軍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軍將領,1883年率黑旗軍參加中法戰爭,屢次大敗法軍。甲午戰爭期間,奉命赴臺抗日,但最終失敗。1895年5月25日臺灣割讓后,擁立巡撫唐景嵩為臺灣民主國總統,自稱大。同年6月自立為大總統。1917年1月病卒。
2、唐景崧(1841—1903),字維卿,廣西灌陽人。同治四年(1865 年)進士,選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光緒八年(1882年),法越事起,自請出關赴越南招劉永福黑旗軍。次年,抵越南保勝,勸劉永福內附。以功賞四品卿銜,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張之洞令其募勇入關,編立四營,號景字軍,入越參加抗法斗爭。中法戰爭結束后,率軍回國。以功“賞花翎,賜號迦春巴圖魯,晉二品秩,除福建臺灣道”。光緒十七年(1891年)遷布政使。二十年(1894年),署理臺灣巡撫。
3、馮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將。字南干,號萃亭,漢族,廣西欽州人。曾任廣西和貴州提督,后退職。中法戰爭時,出任廣西關外軍務幫辦。1885年2月在當地人民支持下,他率部在鎮南關(今友誼關)、諒山英勇殺敵,大敗法軍。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累官至太子少保,86歲卒于軍旅。治軍四十余年,寒素如故,乃一代良將。卒謚勇毅。
4、劉銘傳(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淮軍名將,清朝名臣。字省三,自號大潛山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潛山麓)人。系臺灣省首任巡撫,洋務派骨干之一。1864年,授直隸提督。無錫之戰中,率中路淮軍俘太平軍黃子隆以下兩萬余人。先后于黃陂、濰縣、壽光等地敗東捻軍。后向李鴻章獻計,將西捻軍引到黃河、運河、徒駭河之間的狹長地帶,銘軍在西捻軍被圍后與之決戰,致西捻軍全軍覆沒。以收平西捻軍的全功而晉爵一等男。1884,以少勝沒多,于淡水等地率軍擊敗法國艦隊的進犯。1885年,任臺灣巡撫。在臺任職期間,進行了編練新軍,修建鐵路等一系列洋務改革;開煤礦,創辦電訊,改革郵政,發展航運事業,促進臺灣貿易,發展教育事業,促進了臺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臺灣防務亦日益鞏固。為臺灣的現代化奠定了深遠的基礎。后加兵部尚書銜,幫辦海軍軍務,1891年辭職。其治臺策略與理念,后來由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承續,是推動臺灣現代化建設的先驅者,有臺灣洋務運動之父和臺灣近代化之父之譽。光緒二十二年一月十二日在安徽六安劉新圩病逝。贈太子太保,謚壯肅。
看了“中法戰爭爆發的標志是什么”還想看:
1.中法戰爭爆發的標志介紹
2.中法戰爭爆發的標志介紹
3.中法戰爭的結果介紹
4.解放戰爭的意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