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隋末農民起義軍經過8年浴血奮戰,造成了隋朝總崩潰的趨勢,三大起義軍消滅了張須陁、薛世雄、宇文化及三支隋軍主力,促成了隋煬帝江都被殺,李淵攻取長安的局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隋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隋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
大業五年(609),長白山(今山東章丘東北)有“狂寇”數萬。六年,北方的雁門(今山西代縣)和東都洛陽,先后發生暴動。雖不久都被鎮壓,但卻是全國性農民起義的先兆。黃河南北一帶,在營建東都﹑修繕長城﹑開鑿大運河的過程中,遭受的禍害最為嚴重。
大業七年,煬帝下令進攻高句麗,在全國征兵百余萬人向涿郡(今北京)集中,又強征上百萬的民夫轉運糧械。車牛往者不返,士卒死亡過半,耕稼失時,田疇多荒,給人民帶來巨大災禍,這一帶農民紛紛起義反抗。
大業五年(609),鄒平(今山東鄒平北)民王薄聚集農民據長白山起義,自稱“知世郎”,作《毋向遼東浪死歌》反對遼東之役,以發動民眾。
逃避征役的廣大農民紛紛參加到王薄起義軍中。隨后,平原(今山東陵縣)劉霸道﹑鄃縣(今山東夏津)張金稱﹑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孫安祖和竇建德﹑渤海(今山東濱州市陽信西南)高士達﹑韋城(今河南滑縣東南)翟讓﹑章丘(今山東章丘西北)杜伏威等相繼起兵。其余反隋小股武裝不可勝數。這一年起義軍主要起于今山東﹑河北﹑河南間,聚保山林川澤,主力則是逃避征役的貧苦農民。
煬帝無視人民的憤怒與反抗,大業八年悍然發兵攻打高麗,促使起義進一步發展。這一年,見諸史籍記載的新的起義軍有二十一支,其中,山東十四支,江淮四支,河南﹑關中和河西各一支。起義的地區擴大,重點仍在河北﹑山東。起義的群眾基礎也擴大了,大多數是貧苦農民,也有牧子(身份不自由的牧民)和下層僧侶。
在起義迅速擴大的同時,隋統治集團內部發生分裂。大業九年,煬帝發動第二次對高麗戰爭,大貴族楊素之子禮部尚書楊玄感,乘煬帝在遼東之機,聯合一批貴族子弟起兵黎陽(今河南浚縣北),進逼東都。煬帝與玄感之間的廝殺,抵消了統治階級的實力,義軍乘機發展。到大業十年第三次對高麗戰爭時,義軍處處皆是,道路隔絕,官軍已經無法按期集中。
隋末農民起義的結局
在有利形勢下,瓦崗軍卻出現了內爭,在軍事上也因久頓洛陽堅城之下而失去了發展機會,李密懷疑翟讓要奪權,竟謀害了翟讓。后來他又重用隋朝降官降將,不愛惜士卒,致使部眾逐漸離心。瓦崗軍在不利情況下與之決戰,結果敗于偃師(今屬河南)。李密率余部投降李淵。不久,又離唐以圖再舉,為唐朝大將盛彥師所殺。
瓦崗軍失敗后, 農民戰爭仍在延續。 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春,竇建德攻破聊城(今山東省聊城東北),擒殺了宇文化及,接著又攻下許多州縣。但他曾派使者去洛陽朝見皇泰主楊侗。后來唐朝的秦王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的王世充,王向竇建德求救。竇擔心唐滅王后將危及自己,就率軍10余萬人前往援救,被李世民軍打敗了。此時全國大部地區已為唐軍所有,至此,隋末以來農民起義戰爭基本結束。
看了“隋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是什么”還想看:
1.隋末農民起義的簡介
2.隋末農民起義的結果及影響
3.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的原因是什么
4.初中歷史典型例題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