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唐賽兒
唐賽兒(1399~?),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山東濱州蒲臺縣人。唐賽兒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蓮教女首領。唐賽兒是山東蒲臺縣人(今山東濱州市蒲城鄉),林三之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唐賽兒,希望對你有用!
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唐賽兒圖片
唐賽兒人物生平
唐賽兒家境貧苦,自幼從父習武,不到15歲已武藝超群。明初,山東連年災荒,餓殍遍野。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朱棣又發動“靖難之役”,山東是主要戰場。朱棣做皇帝后把京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大修宮殿。為了供養京師官員及軍隊,又組織南糧北調,修浚運河,開鑿會通河,大量征調民夫,山東人民首當其沖。永樂年間,山東又連續發生水旱災害。百姓吃樹皮、草根、茍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斂不息”,廣大人民陷入絕境。唐賽兒的父親被抓服勞役,她和丈夫林三沖進宮府討糧,林三被殺害。她父親悲憤而死,母親也重病身亡。她忍無可忍,決心率眾起義,她按地形把卸石棚寨分為4寨,她駐地勢最高的南寨,以利觀敵指揮作戰。她還在南北兩大懸崖上筑起寨墻,并在寨內修建水池,屯積糧草。起義軍首先一舉攻克軍事重鎮青州,奪取武器,開倉賑民,然后勝利返回山寨。青州衛指揮使高鳳聞報大驚,疾帶兵尾追,被埋伏在山峪中的起義軍團團包圍。夜間,唐賽兒突然發動襲擊,高鳳喪命,千余名官兵被殲。
農民軍初戰告捷,鼓舞了青州以東各地人民。他們紛紛起兵響應,計有賓鴻、董彥皋、丁谷剛、劉信、劉俊、王宣、郝允中、白拜兒、高羊兒、王住兒、楊三等大小數十支起義軍。以卸石棚寨為中心的農民革命風暴,席卷青州、萊州、莒州、膠州以及安丘、壽光、諸城、即墨等9個州縣,隊伍迅速擴大到數萬人。董彥皋率眾2000余人,在莒州、日照、諸城一帶懲辦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在壽光、安丘、膠州等地,農民軍“毀官府、燒倉庫”,打擊明軍。
起義軍軍威大振,山東地方官吏惶恐不安,三司聯名報警。明成祖朱棣聞報后大為震動,立即派遣官員,星夜趕往卸石棚寨招安;但遭到唐賽兒的堅決拒絕。朱棣又疾派安遠侯柳升為總兵官、都指揮使劉忠為副總兵官,帶領5000人馬前來鎮壓,把卸石棚寨團團圍住。柳升曾南平交趾,東破倭寇,北御蒙古,因功封侯。他狂妄自大,根本不把農民軍放在眼里。唐賽兒抓住他驕傲輕敵這一弱點,派人到敵營詐降,誑說寨內缺水,陷入絕境,已決定從東寨門突圍取水。柳升信以為真,下令集中兵力,扼守東門,妄圖斷水把起義軍困死。起義軍趁機于3月16日夜,突然向防御薄弱的敵營發起猛攻,打得敵軍暈頭轉向,倉皇逃竄,都指揮劉忠中箭斃命。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計,疾帶大隊人馬前來鎮壓,但起義軍早巳不知去向。同時,在安丘城廂地區,戰斗也在激烈進行。賓鴻率領義軍猛攻縣城,城池即將攻克,因敵人援軍趕到,義軍作戰失利,撤走。
明王朝雖然鎮壓了這次農民起義,但主要起義領袖唐賽兒、賓鴻、董彥皋等都安全轉移。朱棣大為震怒,將柳升下獄,并以“縱賊為亂不言”的罪名,把山東布政使、參議、按察使、按察副使、僉事和出現起義的郡縣官吏,統統處死。為追查唐賽兒下落,又于同年3月至5月,兩次下令逮捕京師、山東境內的女尼和女道士,后又逮捕全國數萬名女尼和女道士,押解京師審查,但終未發現其蹤跡。
青州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有關唐賽兒的傳說。當地人民為了紀念她,把卸石棚寨改名為“唐賽兒寨”、“唐三寨”。山頂至今還保留有當年起義軍用過的石臼、石磨以及寨墻等遺跡。
她利用白蓮教在社會上的廣泛影響,組織群眾。自號“佛母”,聲稱能預知未來。她不辭勞苦,往來于益都、諸城、安丘、莒州、即墨、壽光等州縣。先在濱州起義,被官府發現,后來到小營一帶秘密活動。1420年(永樂十八年)1月,她率領起義群眾來到益都西南山區的卸石棚寨,于2月11日發動了震撼明王朝的農民起義。
唐賽兒的下落
唐賽兒的下落有兩種說法: 唐賽兒兵敗后官軍搜埔她不能得,懷疑她隱藏在尼姑或女道士中,于是逮捕了北京、山東等地尼姑女道士多人,送京都審問,但終未能抓唐賽兒。唐賽兒曾被生擒,九朝野記所載:“既而捕得之,將伏法,恬然不懼。裸而縛之,詣市臨刑。刃不能入。不得己,復下獄,三木被體,鐵鈕系足,俄皆自解脫,竟遁去,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