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農民起義的口號
隋煬帝可以說是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一位君主,他的雄才大略有目共睹,但殘暴荒淫、橫征暴斂導致亡國也是史書記載。隋朝末年爆發了一場規模宏大的全國性武裝起義,時間持續14年左右。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隋末農民起義的口號,歡迎大家閱讀。
隋末農民起義口號
隋末農民起義也沒有什么統一的口號。其中比較有點名氣的是《無向遼東浪死歌》: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當時隋煬帝征伐無度,大興土木,巡幸游樂,兵役繁重,民不聊生,終于激起了農民起義,而隋末的農民起義與其它王朝的農民起義有些不一樣,是多源頭、多起點的暴發。
隋末農民起義簡介
隋朝末年,統治者征斂無度,民夫轉輸不息,徭役無期,士卒多列溝壑,骸骨遍及平野。黃河之北,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成蒿萊。加之災年饑饉,谷價猛增,百姓困苦,凍餒交加。在無法生存的情況下,農民揭竿而隋朝統治,計當時約百余支,遍及全國。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起義的風暴已席卷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后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參加的人數達數百萬。后來,農民起義軍匯成三支強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其中最大的便是瓦崗軍。
隋朝大業七年,楊廣征集大批士兵準備進攻高句麗時,鄒平(今山東鄒平西北)人王薄在長白山(今鄒平南)首先率眾起事,當時征役的人多數都去歸附他。同時在山東、河北地區起義的,有孫安祖、張金稱、高士達、竇建德等。后來起義范圍擴大,起義軍每支發展到幾萬至10余萬人。當年六月,隋國禮部尚書(官職名)楊玄感在黎陽(今中國中部河南省??h東北)舉兵反叛隋朝,圍攻首都洛陽;雖很快被擊敗,但隋統治集團的分裂,卻有利于農民起義的發展。
之后兩三年間,起義席卷全國,農民軍多達百余支,人數百萬眾。在同隋軍的作戰中,逐漸從分散走向聯合,形成三支強大的起義軍: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和江淮的杜伏威軍。十二年(616)十月,瓦崗軍在李密的領導下,攻占滎陽(今鄭州),并于滎陽附近多次擊敗隋軍,聲威大震,控制了河南大部分郡縣。
十三年二月,進逼洛陽。十四年正月,在洛水南一戰,大敗隋軍王世充部,圍困洛陽。此時,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也接連取得勝利,占領了河北許多郡縣。在江淮, 杜伏威、輔公祏擊敗隋軍,奪占高郵(今江蘇高郵),進據歷陽(今安徽和縣),威脅江都。隋朝統治搖搖欲墜,此時許多地方官吏豪強也乘勢起兵反隋,紛紛割據一方。其中以太原留守李淵部較為強大,乘虛進軍關中,奪占長安(今西安)。十四年三月,叛軍宇文化及等發動兵變,在江都縊弒隋煬帝,隋亡。
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以后,即開始對各方的異己勢力展開斗爭。當時,全國各地有多支大小農民起義軍,還有原為隋朝之貴族、官僚,以及一些豪強地主,他們多擁兵割據一方,大者稱皇帝,稱王公,小者稱總管,稱錄事。互相兼并,戰火不斷。
李淵對農民起義軍首領或割據勢力,用招降或武力消滅兩種方式同時進行。如河北起義軍之竇建德、劉黑闥,江淮起義軍的輔公袥相繼被殺,杜伏威和瓦崗起義軍的徐世勣則投降。地方割據勢力如河南的李密、隴右的薛仁杲、幽州的羅藝、洛陽的王世充、隴右的李軌、巴陵的蕭銑、朔方的梁師都等相繼敗死。至貞觀二年(628年),中國又統一起來。
看了“隋末農民起義的口號”還想看:
1.隋末農民起義的結果及影響
2.秦瓊是怎么死的
3.世界上中國歷史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