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勺之戰的爆發背景
長勺之戰是齊桓公爭霸斗爭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魯齊長期斗爭中魯國的一次罕見的勝利。它對齊桓公調整完善自己的爭霸戰略方針具有一定的影響。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勺之戰的爆發背景,歡迎大家閱讀。
長勺之戰爆發背景
當時的魯國據有今山東西南部地區,都城曲阜(今山東曲阜),它較多地保留了宗周社會的禮樂傳統,在春秋諸國中居于二等地位,疆域和國力較之齊國,均處于相對的劣勢。至于齊國,則是呂尚(姜子牙)的封地,轄有今山東北部地區的廣大地域,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那里土地肥沃,又富漁鹽之利,呂尚立國后,推行“因其俗,簡其禮”、“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舉賢而上功”、“修道法”、禮法并用等一系列正確政策,因而經濟發達,實力雄厚,自西周至春秋,一直成為東方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長勺之戰就是在這種齊強魯弱的背景下爆發的。
長勺之戰的戰術分析
從曹劌戰前決策、戰場指揮和戰后分析的諸多言行里,我們可以看到魯軍取得長勺之戰的勝利乃有其必然性。魯國統治者在戰前進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準備,為展開軍事行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作戰中,魯莊公又能虛心聽取曹劌的正確作戰指揮意見,遵循后發制人、敵疲我打、持重相敵的積極防御、適時反擊的方針,正確地選擇戰場,正確地把握反攻和追擊的時機,從而牢牢地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贏得戰役的重大勝利。可見,長勺之戰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它卻正確地反映了弱軍對強軍作戰的基本規律和原則。因此,一直為歷代兵家所稱道。
長勺戰前,魯軍由于干時的失敗,莊公既能作復仇雪恥的戰爭準備,又能破例接待既無官職、又無名望的曹劌,并能開誠布公地和他討論戰勝敵人的戰略,這是難能可貴的。戰斗中又按照曹劌的意見,掌握有利于反攻和追擊的時機,從而獲得了勝利。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對齊、魯長勺之戰的戰法給予過很高的評價,說戰爭中魯國“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敗了齊軍,造成中國戰爭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戰例”。曹劌論戰所敘述的原則和長勺戰例,成為中國后世“后發制人”防御戰略思想的寶貴借鑒。
看了“長勺之戰的爆發背景”還想看:
1.長勺之戰的爆發背景是什么
2.長勺之戰的背景是什么
3.長勺之戰獲勝的原因
4.邯鄲之戰有什么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