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隧之戰的起因是什么
時間:
志藝2
歷史事跡
秦、晉兩國是春秋時期實力較強的諸侯國,故而兩國之間“摩擦”較多,戰爭頻繁。而發生在公元前578年麻隧之戰也是兩國之間的一次較量。那么麻隧之戰起因是什么?結局又如何?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麻隧之戰的起因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麻隧之戰的起因
秦、晉兩國自肴之戰之后,沖突不斷,晉厲公繼位后,向秦桓公作出和平試探,兩君約定在令狐(今山西省臨猗縣西)相會。秦桓公背叛令狐之盟,聯絡楚國和狄人共謀伐晉。楚共王拒絕了秦國的要求,并向晉國通報情況。公元前578年春,晉厲公與晉將欒書、荀庚、士燮,韓厥等率上,中,下及新四軍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附近),與齊、宋、衛、魯、鄭、曹、邾、滕八國國君所率軍隊會師,籌劃攻秦事宜,周簡王亦派大夫劉康公、成肅公率軍助戰。同年夏,晉大夫呂相(魏相)奉命赴秦,以絕秦書歷數秦國罪狀。隨后,晉厲公率諸侯聯軍西進攻秦,秦國出兵迎擊,據部分史料估計晉國聯軍兵力約十二萬人,秦國兵力約五六萬人,雙方實力懸殊,且晉國以有道伐無道,秦國戰敗實屬咎由自取,該戰役雙方出動兵馬達十八萬人左右是春秋史上規模較大的戰役。
麻隧之戰結局
麻隧之戰最終以聯軍獲勝,秦國失敗而結束。麻隧之戰的失敗,使秦國數世不振,不再對晉國西部構成威脅。而晉國在取得麻隧之戰的勝利后,完成了“秦、狄、齊”三強服晉的部署,中原諸國實為晉之屬國。公元前575年,晉厲公在鄢陵之戰中戰勝楚國,實現了晉景公重建霸業的愿望。
看了“麻隧之戰的起因是什么”還想看:
1.麻隧之戰的起因是什么
2.探究漢滅朝鮮之戰的起因
3.鄢陵之戰楚國戰敗的原因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