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和八里橋之戰的關系
僧格林沁八里橋之戰發生于1860年,天津大沽口淪陷后,咸豐帝欲和英法聯軍談判乞和,談判破裂后聯軍決定進攻北京。1860年9月18日英法聯軍向僧格林沁守軍發動激烈炮火攻擊,蒙古騎兵馬匹被英法火箭驚嚇回奔導致陣勢混亂,僧格林沁見機退回八里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僧格林沁和八里橋之戰的關系,望大家喜歡。
僧格林沁和八里橋之戰的關系
9月21日英法聯軍分為東西南三個方向對八里橋的清軍陣地發起了攻擊,清軍馬隊按照原部署奮不顧身與聯軍拼殺,但因為槍火設備有限,清軍傷亡慘重,僧格林沁八里橋之戰開戰后僧格林沁才明白主攻部隊是南路敵軍,為彌補失誤僧格林沁重做規劃,在戰斗同時企圖分割敵人,以殲滅敵人主力,但因勝保部潰敗沒能實現此作戰意圖。
僧格林沁八里橋之戰后期英軍兵分兩路包抄僧軍,僧格林沁腹背受敵但仍揮舞黃旗挑戰,蒙古騎兵表現的更是異常英勇,不畏密集的炮火攻擊,以血肉之軀不斷沖向敵軍陣營,此時英法聯軍不斷用大口徑火炮射擊誓死保衛八里橋的清軍,八里橋最終被聯軍占領,八里橋上尸橫遍野,早上還勇猛威武斗志昂揚的蒙古騎兵,在戰斗結束時消失的無影無蹤。八里橋之戰是封建冷兵器與近代新式武器的一次經典戰役,英法聯軍使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新式武裝兵器及最新戰術,而八旗軍使用的是傳統冷兵器,英法聯軍占據了壓倒性的武器優勢,八里橋之戰清軍傷亡上萬,而英法聯軍僅有十二人陣亡。
僧格林沁的兒子是誰
伯彥訥謨是鐵帽子僧格林沁的兒子,出生于道光十六年,于光緒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去世,迎娶怡親王在垣長女郡主為妻,他的長子是出生于咸豐五年的那爾蘇,長孫是生于光緒十二年的阿穆爾靈圭。僧格林沁死后僧王府由僧格林沁的兒子伯彥訥謨繼承,所以稱為伯王府,后由其孫阿穆爾靈圭所襲,又被稱為阿王府。
自從僧格林沁死后,僧王府里的王爺就少有作為,大多時間都以養花鳥蟲草消遣時間,一般王府正院都會掛著很多鳥籠子,還會養一些貓狗等小動物,每到冬季都會到各處斗蛐蛐,以此打發時間。有次那爾蘇隨伯彥訥謨進宮面見慈禧,慈禧一眼看中了那爾蘇并把他留在身邊,但皇宮人多眼雜謠言漸起,那爾蘇與慈禧太后感情逐漸升溫,伯彥訥謨非常擔心此事暴露,家族會遭到滅頂之災,便借回鄉祭祖為名,將他帶到現在的法庫公主陵,命他吞金自殺。
那爾蘇遲遲不吞金,伯彥訥謨承諾會將王位傳給他的兒子,那爾蘇方才吞進而死,慈禧不相信那爾蘇會無故暴亡甚至派人查驗尸身,并懷疑是伯彥訥謨暗地做鬼。那爾蘇死后一年,強迫他吞金而死的伯彥訥謨離奇去世,野史中說是被慈禧所殺,慈禧用這種方式為那爾蘇報了仇。僧格林沁的兒子伯彥訥謨死后葬于康平縣蓮花崗,陵園建筑規模宏偉,始建于光緒十七年,但在1947年毀為平地。
鐵帽子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將領,世襲王爵,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代皇帝,曾經參與過針對太平天國及英法聯軍的戰役,軍功卓著,那么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咸豐三年,僧格林沁被任命為參贊大臣,并率兵討伐太平天國,八月太平天國北伐軍進攻京畿重地,咸豐帝命僧格林沁帶兵圍剿,十月在天津與北伐軍開戰并重創北伐軍,咸豐四年又在連鎮擊敗北伐軍,被賜予“湍多巴圖魯”的稱號。咸豐五年生擒林鳳祥等天平天國名將,自此威名遠播,那么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咸豐八年因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失敗,僧格林沁主張整頓軍隊反抗英法聯軍的入侵但未被采納,咸豐九年,僧格林沁受命于大沽口整肅軍隊,并筑造堅固的防御工事,與英法聯軍展開激烈對戰,最終以英法聯軍撤走告終。咸豐十年,英法聯軍舉兵進攻天津,僧格林沁因最初戰略部署失敗,致使勝保部在戰斗中損失慘重,無法與東路及西路騎兵進行對英法聯軍的包抄突襲,蒙古騎兵面對英法聯軍猛烈的炮火攻擊,節節敗退,蒙古騎兵雖舍生忘死、殊死搏斗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圓明園也被燒毀。對于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這一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在最初戰略錯誤時積極調整重新部署,面對外國侵略不畏懼不退縮,仍然帶兵勇猛搏斗,雖然最終失敗但他抗擊帝國主義侵略不怕犧牲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因此他是民族英雄。
看了“僧格林沁和八里橋之戰的關系”